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沈晓颖
每一亩地的化肥用量,比十年前减少了两斤。但德阳中江县种粮大户常滔却说,这个施用量并不影响粮食产量。
截至去年,四川化肥用量已连续八年减少。同期,全省粮食产量却一路攀升。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时隔20年再次迈上700亿斤台阶,此后一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四川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726.8亿斤、创下历史新高。
连续多年的“减肥”不减产之下,四川农业的“减肥术”初见成效。
两难的考题:
“减肥”和保证产量如何兼顾?
“不得不做,但又难做。”这是2015年,学术界对四川农业“减肥”的一致评价。
这是因为,四川农业的“减肥”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双重使命。
不得不做,是国家政策导向、环保压力、农业绿色化转型带来的现实压力。
2015年,我国启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此后一直把推进化肥控量增效作为明确目标,并逐步逗硬各省“减肥”责任。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中,农业农村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重点领域。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而主要污染物来源,就与化肥的过量使用有关。
此外,在农业绿色发展蔚然成风的背景下,农产品的消费端呈现从“吃饱”到“吃好”导向更加明显。而以化肥为主的投入品施用量,成为衡量农业绿色化水平和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难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农产品稳产增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鲜明“重粮”的政策导向。从2020年开始,四川同全国一样陆续启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同步提升种粮补贴标准,剑指粮食播面稳字当头、粮食产量稳中求进,以助力端牢中国饭碗。四川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和油菜第一大省,“减肥”的压力无疑很大,因为粮油作物恰是四川化肥施用的主要对象。
与全国其他粮食主产省份不同,四川还承担了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的重任,粮食产量只能稳定增加。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实践证明,农作物想要高产稳产,四川化肥施用量必须维持在一定水平。
在近年来全省耕地潜力挖掘越发接近上限的背景下,四川如何处理好“减肥”与“稳产”的关系,极为考验智慧。
探索之路:
靠有机物、技术、制度摸索“减肥”新方法
如何在“减肥”与稳产中找到平衡点?
2021年开始,四川在24个农业大县启动为期五年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试点的重点,是向有机物要肥料、向技术要质量、向机制要作为。
先看有机物。其主要为畜禽粪污、秸秆等,是农作物肥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四川的原料丰富,作为全国畜禽大省,四川常年生猪出栏6000万头,牛存栏位居全国首位,羊和家禽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全省每年粮油作物播栽面积都在9600万亩以上。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首要内容,就是引导农业大县就地将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
在全省连续多年的粮食产量“季军”绵阳三台县,当地立足每年出栏生猪110万头的优势,引导养殖户、种植户和加工主体牵手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去年,全县累计收集运输处理固体粪肥16万吨,开展粪肥还田32.7万亩,带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45%。
再看技术。
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四川同步启动了系统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创新试点。在全省产粮第一大县德阳中江县,当地以粮食作物“三新”(施肥新技术、新型肥料产品和施肥新机具)集成配套示范县建设为抓手,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开启9项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攻关和推广。目前,全县已经推广配方施肥、水溶肥技术等新技术20多万亩。截至去年,全县连续三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
最后是机制。重点是压实责任和激发积极性。
压实责任上,此前四川将化肥减量化纳入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乡村振兴战略考评等多项考核范畴,确保各项“减肥”措施落实落地。而激发积极性,重点是激发农户参与“减肥”的意愿,按照“受益者付费”“生态补偿”原则,让施肥主体见到真金白银,在三台县,当地对60个实施固体粪肥还田的村每亩补贴100元。
未来之路:
不再只追求减量,更要注重提效
今年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收官之年。接下来,四川农业的“减肥”之路怎么走?
“不再单纯追求量的减少,转而聚焦效的提升。”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学施肥将是四川农业“减肥”的主要方式。
前述负责人解释,化肥施用一头关系着粮食生产安全,一头连接着农业生态安全。不用化肥,会影响粮食产量;过量施用,会产生面源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关键是要把握好尺度。而把握好尺度,就要靠科学。
此前,对全省1.5万户农户施肥量调查表明,经济园艺作物施肥强度是大田粮油作物的1.5—2倍,小农户中靠经验施肥较为普遍。
如何让农户把握好尺度?
首先,是集成推广“三新”。主要是,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栽培与土肥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方式,集成绿色高效施肥技术、产品、器械的研发推广。进而,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
其次是,进一步提高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
“四川的畜禽资源和秸秆资源这么丰富,不能浪费。同时,四川还是测土配方肥的发源地。”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四川将根据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数据,进一步细化优化到区域、到作物的施肥指导意见,推广智能化施肥专家指导系统,强化农企合作推广配方施肥,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最后,是继续稳定机制指挥棒的作用。接下来,四川出台鼓励农户“减肥”、养殖企业资源化利用等一揽子政策,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充分调动农户“施好肥”的积极性。
“我们相信,只要这些工作抓好,四川农业还能进一步‘减肥’。”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