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听,老档案在诉说!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多个新解密档案、新征集文物“亮相”

发布时间:2025-07-08 19:05:15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吴枫 发自北京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下简称“主题展览”)正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静静展出。

此次主题展览有着1525张照片与3237件文物,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

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首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现场,寻找新解密档案、新征集文物,聆听它们诉说的故事。

看点

杨靖宇信件、赵一曼档案等多个新档案“亮相”,诉说家国情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自去年9月29日闭馆以来,近8个月时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现了改扩建。原有67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扩增为1.22万平方米,在原来的地上展厅基础上新增地下展厅。

多个新解密档案、新征集文物首次亮相。如吉林省档案馆新近公布的杨靖宇信件,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赵一曼档案,左权家书原件和刘老庄连指导员李云鹏的照片,都生动反映了抗战英雄、烈士的家国情怀和精神伟力。荷兰摄影师拍摄的“一二·九”运动珍贵历史视频,北京大学学生声援第29军抗战的会议记录,美国纽约时报、苏联真理报关于“七七事变”的报道等,这些珍贵资料让观众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抗战历史。

展览现场还展示一个详实的统计表,数据显示,从1937年9月到194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共作战125165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亮点

场景化表达“体验”抗战岁月,用光影复原烽火战场

本次主题展览重点凸显中国战场的东方主战场地位,通过多种创新展示手段,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馆内设置一面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5098张抗战老照片光影变幻,象征胜利的火炬图案在照片墙上亮起,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展览根据抗战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展厅色彩色调、灯光变化等一体化打造,营造出由暗到明、由冷到暖、由苦难到辉煌、由悲怆走向胜利的情感氛围。依据历史照片、山川地理、遗址遗迹,提取代表性元素和标志性内容,综合运用文物、图片、图表、视频等各种元素,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等进行场景化复原和情景化展示。

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举例,馆内第一部分内容,东北抗联战斗场景采用模拟雪景、白桦、松林等再现东北抗联艰苦斗争环境。第二部分“七七事变”场景运用醒狮、弹坑、《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造型等,反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引领作用。第三部分展示了百团大战重要历史图片及文献档案,人民战争步入式景观展现了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生动场面。

展览还注重文物档案的多维展示,采用岛台式中心展柜、半开放式展柜、互动式展柜、情景式展柜等,将文物与特定的历史场景和故事情节相结合,使文物展示更加动态、富有层次感。观众可以通过定向音箱点播收听《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可以通过抽拉一览日本强掳劳工档案和华侨抗战档案,也可以通过听筒式装置收听罗斯福对日宣战录音,全方位感受抗战时期的历史氛围。

泪点

27岁的最后一战,一张纸铭记他来过

展览还特别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两侧白墙上用红字铭刻着民政部公布的三批次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观众只需将手放在互动装置的屏幕上,在指定位置鞠躬或敬礼,就可以为英烈们献花,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在这个专区,四川在线记者看到国家公布的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中的四川籍烈士名字——乐以琴、赵一曼、陈绍堂、黄永淮、肖孝泽、许国璋、柴意新、李家钰、饶国华、王铭章、赵渭滨、华品章、雷震、解固基、邹绍孟、陈一华、周文富、凌则之、舒汉璧、张雅韵、曹介、王家让、袁治、彭为工、彭仕复......很多英雄的照片依次滚动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第二部分《全民族抗战 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一个展柜中,一件首展的重要文物引人注目——沈忠明《革命烈士证明书》。1937年7月8日,地下共产党员沈忠明与日军进行肉搏作战,壮烈牺牲,年仅27岁,他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牺牲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目前尚未发现其照片。

这张薄薄的证明书,成为他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牺牲的有力证明。

当很多观众驻足凝视这份“没有照片的证明”时,眼里闪动的是对英雄的敬意——“我们不知道你的样子,但永远记得你为我们拼过命。”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