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发展商业航天、钒钛延链补链……“中国航天城”西昌这样腾飞丨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9 10:47:56

四川在线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

7月8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举行。会场外的两件展品,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件是“西昌造”高纯钛产品,一件则是火箭模型。

金属提炼纯度的高、火箭探索太空的高,折射出西昌不断追求发展质量新高度的探索。

西昌市市长杨川在发布会上介绍,西昌正锚定“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目标,聚焦“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中国康养旅居地”三大定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西昌贡献。

发展商业航天,年底首颗卫星下线

《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提出构建以成都都市圈、凉山州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空间布局。赋予西昌“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的战略定位。

“西昌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占天时、得地利、拥人和。”发布会上,杨川介绍,西昌具备“近、多、长”三大核心优势。“近”指离组建55年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这为商业航天提供了独有优势。“多”体现在资源富集。“长”则突出产业链长,西昌聚集了500亿级钒钛稀土产业集群,且具备强大研发实力,利于发展宇航级钒钛金属新材料。

杨川介绍,当前,西昌市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基地工厂已完成建设70%,预计年底前实现首颗卫星下线;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已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西昌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据了解,未来西昌将全力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圈。一方面将精准聚焦靶向引进科研与生产并重的领军企业,发展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同步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火箭卫星原位制造,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服务“一小时交通配套圈”。

另一方面,西昌挖掘航天科普、航天文创等资源,培育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航天新业态。力争到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基本形成,初具发射能力。

钒钛产业延链,为企业引进“最强大脑”

近年来,西昌深入实施凉山州委“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将钒钛新材料产业作为“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中的首位产业精心谋划、全力推动,不断延链补链,为建设中国航天城提供强力支撑。

发布会上,西昌市委副书记杨雪峰介绍,西昌正做大做强钒钛新材料产业,通过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实现产业量质双升。

“在细化产业链条方面,我们一方面加大资源勘查投入,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杨雪峰说,当前重钢西昌矿业1000万吨/年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500万吨/年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顺利实施,如今全市铁精矿年产量达200万吨,钛精矿年产量达50万吨,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在推动延链补链进程中,西昌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梳理目标企业,形成“一图五单”。近年来,成功招引北京华腾西昌华腾新材料宇航级钛合金及衍生产品、宁波创润高纯钛等重大项目,让产业发展链条更完整、更具竞争力。

在创新驱动方面,西昌也动作频频。据介绍,目前,四川省钒钛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9个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了“最强大脑”。

杨雪峰介绍,未来西昌将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梯次打造千亿工业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链长制”,全力推动钒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