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马宁 四川在线记者 田珊 吴枫
说起对四川特别是对成都的印象,不少外省游客脱口而出的词便是“安逸”。究竟如何安逸?成都蓬勃发展的夜间经济,是观察并体味“安逸”的一扇窗口。
《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对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夜间消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成都市的夜间消费指数达到2544.7,在同类型城市中位列第四。具体到夜间消费占比来看,成都市的夜间餐饮消费占比为51.8%,更是位列第二。
在夜间消费中,烧烤无疑是重要的餐饮类型之一。最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新增的17个新职业下设的42个工种中,就包括了一项与夜间经济息息相关的工种——烧烤料理师。
人们讨论这个新工种的烟火气与新奇点的同时,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其实行业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型已悄然展开。
炭火边的坚守与转型:
一个烧烤师傅的9年从业路
夜幕降临,成都锦城湖周边商圈的一家烧烤店前坐着两行排号等待的食客。李健一边熟练地翻烤着烤串,一边告诉记者:“平常也总排号!成都人爱吃、爱玩,今天正好周五,所以客人更多。”他握着烤串的手在炭火炉前划出一道金黄般的弧线,肉油滴落炭火的滋滋声里,他手腕轻转,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烤得微焦。
“你知道现在烧烤师傅有了一个新头衔叫烧烤料理师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健抹了抹头上的汗珠,迟疑了片刻:“真的吗?我还真不知道,但是听起来就很高级。”
李健是成都知名烧烤品牌店“周丹丹原味烧烤”的元老级烧烤师傅,今年26岁的他已经从业近9年。“我最开始是学中餐的,后面发现太繁琐了,自己不适合,所以,就转到了烧烤行业。”李健分享道,起初选择烧烤行业是因为觉得其门槛低,技术简单,但是当自己真正入行才发现,烧烤行业的苦与累只有真正干了才知道,“相比中餐、西餐,烧烤师傅休息的时间很少,只要上班基本在烤炉面前,环境很热,尤其是夏天烤一个晚上下来,衣服要打湿几回。不过,最难的,还是要常年熬夜。”
这些年,李健指导和培训过的烧烤从业者保守估计有近百人,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李健说:“无论干哪行都需要兴趣,我之所以能坚持,确实也是因为自己热爱这一行。”
以李健所在的烧烤店为例,从每一样食材的精筛到中央厨房的菜品标准化前处理,再到每个月烧烤师的技能培训和比拼……行业的变化让从业者看到了前景的同时也感觉到压力,李健不禁感慨道:“十年前接触传统烧烤的时候,我跟很多外行人一样,觉得烧烤就是凭‘手感’,咸淡麻辣全凭撒料时的抖腕力度。但是时代在进步,我们这一行也在发展。只是烤熟每个人都会,但是要烤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也是‘烧烤料理师’这个职业诞生和存在的原因吧。”
千亿市场的生长烦恼:
标准化与烟火气的博弈
当“李健们”在炭火炉前摸索转型时,中国烧烤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烤串,他们想要健康、有体验感、性价比高的综合餐饮服务,这倒逼行业创新。”中国烹饪协会烧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烧烤专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5年全国烧烤市场规模将突破1660亿元。华东的海鲜烧烤、西南的把把烧、华南的蜜汁烤物在市场上碰撞交融,“北串南下”的扩张浪潮中,成都、重庆等西南城市成为品牌必争之地。
繁荣背后,行业的成长烦恼愈发凸显。记者走访成都多个夜市,烧烤几乎是每个夜市的最大主力军。但是在一字排开的烧烤摊前,菜单从烤五花到烤茄子,相似度极高,而各家的价格战也打得如火如荼。烧烤专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同质化程度高是目前烧烤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加工形式的单一化,推陈出新相比其他餐饮类型难度更大。长此以往,很多烧烤也陷入“形式大于价值”的困境。
此外,连锁化率低是行业公认的瓶颈。据统计,目前烧烤行业连锁化率仅20%,远低于火锅的25%和小吃快餐的27%,拥有50家以上门店的品牌仅占21.1%。成都某烧烤品牌创始人告诉记者:“烧烤行业相对特殊,标准化与风味之间本来就存在矛盾。比如机器穿串效率高但又少了手工的精准和韧劲,电烤炉控温精准却缺了炭火的风味。不仅如此,烧烤师傅水平的差异对口味也有影响。”正是标准化与扩张经营间的矛盾,让很多品牌卡在“扩张就变味”的关口,难以实现规模化与连锁化。
烟火气里的新商机:
“安逸”符号如何激活消费潜力
近年来,发展夜间经济已成为各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鼓励夜间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四川更是将“夜间经济”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于是,当全国烧烤行业在标准化与烟火气之间寻找平衡时,“不夜天府”似乎天然握着破解难题的钥匙。傍晚时分,三圣乡的农家乐里,食客围着炭火盆自己动手烤串;九眼桥的酒吧街,“烧烤加精酿”的混搭店座无虚席;就连写字楼楼下的面馆,晚餐时段也特别供应美味烤串……在成都这座将“休闲”刻进DNA的城市,烧烤早已超越单纯的餐饮形态,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城市氛围赋予的市场活力加上“烧烤料理师”的新工种头衔,让更多在成都从事烧烤工作的“烧烤料理师”看到了发展的机遇。“四川人爱吃,也会吃,所以在成都从事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前景的。”“周丹丹原味烧烤”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家店的烧烤师团队加起来有近百人,主要为年轻人,看好行业未来的发展是他们大多数人的一致看法。
夜幕再次降临,“周丹丹原味烧烤”店门前依然排着长队。烤炉前,金黄的五花肉滋滋冒油,而远处的霓虹灯牌闪烁着“多一个爱上成都的理由”的字样。从“野路子”到 “新职业”,从烟火气到标准化,烧烤行业的蜕变正在四川悄然加速。当1660亿元的市场蛋糕遇上四川的安逸基因,或许未来的烧烤江湖,将从这里诞生更多传奇。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