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一人分饰多角,让外国游客从“头回客”到“回头客”丨“职”得一试——新职业体验记④

发布时间:2025-07-21 16:37:42

马宁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吴枫

新职业档案

入境游规划师:根据入境游客的需求和偏好,设计个性化、有吸引力的中国旅游行程,优化行程安排,确保游客获得最佳旅行体验。

去年以来,一场跨越国界的“中国热”正席卷世界,外国人入境免签政策的升级带火了“China Travel”,线上线下都迎来外国人的泼天流量。今年上半年,四川成都口岸入境外国人总量达38.54万人次,同比增长58%。

在这股浪潮中,入境游规划师成了新的职业赛道。今年29岁的秦茂原本在国外留学,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敏锐地嗅到机会后,回国成立了一家入境游规划公司,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7月15日,成都锦里景区,记者跟着秦茂走街串巷寻找合作商家。“我不是导游,要做的比导游多得多。”秦茂争分夺秒,语速很快,步速也很快。

说话间,秦茂不时拿起手机,手指在屏幕上敲下几行英文回复外国游客的咨询,又用四川话发出几条语音信息,“我和同事每天都在外面跑,办公室里经常没人,大部分沟通在线上完成,外国游客有时差,经常半夜两三点还要回信息。”

整月无休

思考如何把四川“推”给外国游客

点开日程安排,秦茂仔细数了数,整个7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太忙了,但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每年9月到次年4月才是成都入境游的高峰期。”入行一年,秦茂已经是这条赛道上的“老玩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成都已有近百人从事这一职业。

“今年入境游的客人比去年明显增加了,除了欧美的客人,东南亚的客人也很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的团不少,菲律宾的也有。”秦茂说,外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同时他们对中国、对四川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前几天几位泰国客人在雅安,把当地茶农的帽子都买了下来。”

实际上,很多外国游客并非盲目来玩,他们做足了攻略,对线路很有想法,并十分看重游历体验。

拿吃来说,来川的外国游客中,有人想去逛菜市场买新鲜食材,有人提出要跟大师学做川菜,还有人就是要吃地道的美食,“这时就要为每位游客的不同需求规划不同的餐食,穆斯林直接安排清真餐厅、欧洲人不吃内脏、第一次吃川菜不能太辣等,最好还能让外国游客体验到市井生活。”秦茂说,为了做好“点菜”这一基础工作,他和同事专门请教了资深饕客和川菜厨师。

有利政策刺激行业蜕变

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学科融合扩展

随着政策不断释放吸引力,入境游从1.0阶段升级到更好玩、更好逛的2.0版本。

为了接住这波入境游流量,去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分别出台《提升外籍人士在川消费支付便利度若干措施》《成都市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措施,持续完善外籍人士线下支付、离境退税、体验评价等服务。在成都航空口岸,通过智能设备和行李“双预检”,入境人员最快5秒可完成海关检查作业。而通过出境海关申报、卫生检疫、离境退税“一窗办理”,出境也变得更加便捷。

秦茂坦言,他接触的大多数外国游客都是首次来中国,更有不少带着刻板印象。在他看来,除了赚钱,这份职业更是在给外国游客展示中国的发展和城市面貌,“外国游客花钱来买一段难忘的‘临时本地人’体验。”

社交媒体是入境游规划师的核心获客渠道,在其中,他们展现得更像一位“懂门道、会玩、能轻松融入的中国朋友”,通过输出这样的内容,将潜在游客转换为实际客户。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复苏和跨境旅游需求的增长,入境游规划师作为旅游行业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职业前景值得关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表示,尽管数字化工具推动行业效率提升,但对人性化服务的需求依然存在。

“对入境游规划师来说,流利的外语是‘打底’技能,要对各国的文化有了解,熟悉本地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达成文化的互相了解,还要具备很强的协调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营销能力,才能在这片蓝海里站稳脚跟。”同时,汪洪亮认为,新职业的产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在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还应当加入区域国别学、消费心理等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和游客共情、共鸣。”

采访临近结束时,秦茂透露自己的从业“秘笈”:这份职业,服务越细致,外国游客越能感觉到真诚,不论是哪种肤色,什么语言。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