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王若晔
开栏的话
人们生活在这颗蔚蓝的星球,地理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一切行为活动都与地理息息相关,地理是文明起源的起始,是人类生存的容器。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ID。
一眼四川,半个中国。“天府之国”四川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拥有除沙漠、海洋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横断山脉在此挥毫泼墨,长江黄河在此分道扬镳。是什么力量塑造了现在的山河表里?为什么在同样的区位发生着劣势与优势的转换,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山河间隐藏着打开发展密码的钥匙。
从山川,看四川。川观智库省情研究所上线“山河志”栏目,我们将从自然地理的视角探究大千世界、再感知认识四川,深入再现每个地方自然人文景观的独特本质,洞察其与瞬息万变经济世界的关联。一起开启这场绝妙旅程,见山见水见自己!
幺妹儿、幺妹儿!
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你可能常会听到这样一声亲切的“幺妹儿”,这是对家中最小女孩的爱称,代表疼爱和宠溺,也是对年轻女娃儿的喜爱。
青藏高原群山之中,也有一位“幺妹”。将视野聚焦四川西部雪域秘境,四姑娘山宛如四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大姑娘山,海拔4000米之下的高山草甸美如画,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山尖削险峭,峰顶狭窄如城堡、终年积雪。而“排行”最小的幺妹峰“个头”最高,以6247.8米的海拔冠绝群山,被誉为“蜀山皇后”。
今年7月,四姑娘山迎来“大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两名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来到四姑娘山地质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评估,这也是四姑娘山拿下“世界级称号”的最后一关,结果将于2026年世界地质公园亚太会议宣布。
教科文组织为世界地质公园确定四大要素,分别是具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的管理方式、显示度和交流合作。用一句话概括——“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长兴”。
“迎考”世界地质公园,以“幺妹”为代表的四姑娘山究竟有何特别?
01幺妹,你好漂亮
2011年,一支法国登山队从北壁登顶幺妹峰,将登顶路线命名为“你好漂亮”。
你好漂亮,是许多人看到幺妹峰的第一感受。
“马路转弯,雪山现身,直观的冲击,被风景淹没。”前不久,上海大学生唐云之的毕业旅行打卡了“人生第一座雪山”,在朋友圈记录下这次“初见”。在猫鼻梁观景台遥望雪山,群山之中,神女伫立,大妹、二妹、三妹、幺妹依次排开,云带缠绕幺妹峰山腰,如凌空起舞的女神,绝美至极。
对于居住在成都的人们,与巍峨的雪山对望,可能只需要推开一扇窗。
2008年,也是在7月的一天清晨,成都市民在市区拍摄下远方的雪峰,引发各方猜测,最终证实这座雪山为幺妹峰。在由成都观山爱好者总结的2024年观山报告中,成都人62天推窗见雪山,其中幺妹峰出现了35次,创下8年以来的最高出现纪录。
回望历史,很难想象,幺妹峰坐了很久的“冷板凳”。长久以来,处于华西雨屏带边缘的幺妹峰,常年隐匿在云雾中,偶尔才露出真容。这是一座被传说包裹的嘉绒神山,长久不为外界知晓。
如果追溯到首次地理发现,距今不到100年。1929年夏天,华西协合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前副校长、化学教授苏道璞(C.M.STUBBS)在都江堰一寺庙附近,观望到一座西北方向的巍峨雪山,并记录下这座山峰的海拔高度与地理方位。
前排从右往左数第三位为苏道璞。 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在雨雾中坚守了两个星期后,他尽量确定了这座山峰位置:位于其西北偏北方向42公里,海拔6200±100米。”
当时,苏道璞观测到的这座山峰就是幺妹峰,随后由瑞士地质学家、探险家阿诺德·海姆记录在其1933年出版的著作中,“可能是这片山域中最高的山峰,拥有大面积冰川,位于灌县以西65—70公里、以北10—18公里,可以沿着皮条河,从卧龙关出发抵达。”灌县就是今天的成都都江堰市。
阿诺德·海姆根据所谓的“新发现者命名”原则,郑重地将这座海拔6200多米的山峰,命名为“苏道璞峰”,向这座山峰的发现者致敬。距离成都仅200多公里的幺妹峰,长久以来像蒙着面纱的星星,终于被“星探”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90多年后,幺妹峰重新测量了“身高”,6247.8米,与苏道璞最初观测数据相差不大。
从1980年开始,四姑娘山的名字开始频繁在公开刊物现身,正式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据1981年《四川日报》报道,当年四姑娘山首次接待外国登山队,“将有日本、英国、美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的登山旅游团体前来攀登和登山旅游。”
但是一个现象颇令人意外,在2000年以前的报道中,“幺妹峰”出现次数寥寥,那“幺妹峰”这个名字是怎么流传起来的?
在当地,四姑娘山被称为“斯古拉柔达”。1971年,中国开展大规模地理测绘,“斯古拉”转音成为“四姑娘”,作为最高那座山峰(即幺妹峰)的名字,而与之并列的其他三座山峰,则依次命名为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在民间,四姑娘山尽管最高,但排在“四个姑娘”的最末,于是便有了“幺妹峰”的昵称。1993年,《中国登山指南》将“幺妹峰”作为正式名称进行标注。1994年,四姑娘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媒介传播让“幺妹峰”名扬四海。
揭开面纱,四姑娘山连同幺妹峰走出深闺,走向世界。
02地质“百慕大”
每座名山都包裹着神话。
关于四姑娘山的由来,有许多故事流传,广为人知的是,四姑娘山原是山神阿巴朗依的四位女儿,恶魔墨尔多意图霸占未果,恼羞成怒引发洪水,四位女儿化身雪山阻挡洪水,守护一方平安。
无论哪个版本,都有着共同内核。最柔美的名字,致敬最坚硬刚烈的山峰。
从外形看,幺妹峰勾勒出的轮廓棱角分明,尖锐的三角形峰,直指苍穹,两侧的山脊像锋利的刀刃。尖峰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这种灰白色的岩石质地坚硬,加上瞬息万变的天气,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难登顶的存在。
神话之外,山有自己的地质史。
3.5亿年前,四川还在古特提斯洋的碧波之下。2亿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板块间的剧烈碰撞、挤压,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海陆变迁,原本沉睡在海底的岩层被顶出水面。
6500万年前,新的造山时代开启,也就是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地壳发生强烈的褶皱隆起、变形和岩浆活动。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抬升,四姑娘山地区慢慢拔地而起,与东缘四川盆地的高差越来越悬殊。最近10万年的快速抬升更是让幺妹峰冲破6000米大关,成为邛崃山脉第一高峰。
冰川是最后的“造型师”。在第四纪,凛冬到来,地球进入了冰河时代,冰川强烈的作用,为山体大刀阔斧地“整容”,把山脊磨成刀刃般的锋利线条,把山谷刻成U形的宽阔通道。1万年前气候转暖后,丰沛的雨水和融雪形成密集的溪流,切割出深达千米的峡谷,造就了幺妹峰的非凡。
当人们来到幺妹峰,抬头仰望这座“蜀山皇后”——山风掠过冰原裹挟着寒意,山的层层褶皱,是长期复杂地质运动镌刻的密语,记录着山的“年轮”。
四姑娘山所在的喇叭巨型造山带十分奇特,主要变形发生在晚三叠世,彼时恐龙逐渐繁盛。这一阶段,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复杂,是世界造山带研究的难点区域。而四姑娘山所在地区典型、强烈的变形变质特征,是古特提斯造山系中最精彩的一段。
漫长地质运动中,四姑娘山地区形成众多褶皱,其中“西康式”褶皱最具代表——这是最早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提出的,一种受双向挤压而成的轴线为倾斜的同劈理褶皱。堪与世界著名的彭尼内型褶皱和侏罗山型褶皱媲美,后两者是西欧地质学家在研究阿尔卑斯造山带时提出的。
“西康式”褶皱重重叠叠、此起彼伏,仿佛海的波浪,又如蛟龙腾飞,也像大号“花卷儿”。“这里曾是一片深邃的海底,历经亿万年的时光,跃升成极高山。受到多方挤压,岩石蜿蜒向上,又急转弯向下,极具动态韵律感,极致的自然造化之美。”旅游地质专家郭建强这样形容。
专业术语或许有些拗口,简单总结一下,这里是地质“百慕大”,够稀缺、够独特,很有辨识度、极具代表性。而这些世界级地质奇观正是四姑娘山申创世界地质公园所握的“金钥匙”。
来四姑娘山,不仅是看山。冰川对山的塑造,也是幺妹峰区别于其他山脉的地方。对比冰川和流水对山的塑造,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地质旅游专家李忠东这样描述,“中低山形成主要由流水冲刷侵蚀,水至柔至软,所塑造出来的山体自然圆滑柔美。而四姑娘山长期覆盖冰体,坚硬性刚的冰川,对山体产生刨蚀、侧蚀更为直接,它就像刀斧一般,雕凿出形态尖锐,线条粗犷硬朗的山体。”
冰川流动侵蚀地表形成的宽谷,恰是众多美景的荟萃地。四姑娘山景区著名的双桥沟、长坪沟,便是典型的冰川U谷。雪山巍峨,冰川消退后,留下溪流汩汩、草甸旖旎,紫色和黄色的小花在风中摇曳。只要你留神,就能发现万年变迁留下的蛛丝马迹。
而由第四纪古冰川产生的古冰斗,积水成湖,形成了许多美丽的冰斗湖,也就是海子。海子如明镜,观照出幺妹峰的绝美倒影。清晨黄昏,云絮掠过,为幺妹峰披上梦幻轻纱。夜晚,天空像深蓝色的绸缎,星光月影洒落雪原,万籁俱寂。
奔流不息的江河,是四姑娘山跃动的血脉。在四姑娘山镇,奔腾的河水日夜奔涌,其源头正是四姑娘山的冰川融水——这股水流一路汇聚,最终注入大渡河,成为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而在山的另一侧,冰川融水孕育出正河,与皮条河相拥后,便沿着蜿蜒的山谷缓缓流淌。它穿过大熊猫栖息地卧龙秘境,途经映秀,化作岷江的重要源流,最终汇入成都的“大水缸”紫坪铺水库,千年来润物无声,滋养着广袤的四川盆地。
03高冷雪山的“灵”面
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植物学家威尔逊,在日记中记录下卧龙和四姑娘山生长的沙棘:
“沙棘常见于河道两旁,植株的变化从矮小有刺的灌木到高达25英尺的乔木,它细长、背面银灰色的叶片与周围鲜绿色的乔木、灌木形成了令人愉悦的对照。”
沙棘在青藏高原并不新鲜,难得的是本属小乔木的沙棘树,在四姑娘山地区罕见地生长成高大乔木,树高10余米,分布海拔最高至4200米。
在四姑娘山地区,不仅是沙棘“独树一帜”。四姑娘山独特的地质构成和气候条件,带来原真性极佳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孕育了多种奇特而珍贵的宝藏动植物,说是珍稀动植物“宝库”毫不夸张。
独叶草,起源迄今有6700万年,比始熊猫和珙桐都早,是我国特有孑遗植物,对生存环境要求近乎苛刻,被认为是生态环境的“天然指示器”。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供图
安置的红外相机在四姑娘山拍摄到的幺妹峰与雪豹同框画面。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数据显示,四姑娘山片区富有2000余种高等植物,300余种脊椎动物,珍稀濒危植物数量大、分布广,其中高山花卉植物的资源非常丰富。
威尔逊曾将四姑娘山地区多种野生花卉引种到了西方国家,比如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就盛放着岷江蓝雪花。这种“小蓝花”漂洋过海,如今广泛应用在西方园林中。
世代靠山而居的村民,巧妙利用自然资源,花卉图样绣进了衣服荷包,山间岩石经过加工和堆砌,累成坚固耐用的房屋墙垣。
雪山下的村镇,自然静谧,特色浓郁。从1980年开始,村镇多了些陌生人,来自各个国家的登山爱好者与摄影者爱好者前来拜访,一仰四姑娘山风采。随着旅游开发更进一步,更多游客蜂拥而至。
40多年间,来来往往的人们在四姑娘山地区留下形形色色的故事——幺妹峰上镌刻了中国自由攀登的历史,严冬冬等年轻的登山者追逐梦想、向上攀登、找寻人生的高度。“玫瑰姐姐”陈望慧引进大马士革玫瑰,让这里成为全球海拔最高的大马士革玫瑰产地,高原之花走进“玫瑰之国”保加利亚。原始冷杉林间,来自浙江德清的钢琴奏响乐曲,音乐缓缓流淌,记录了浙江对口帮扶四川一家亲……
村镇新添了民宿、咖啡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放牧、农耕之外,有了新的生计,吃上了“旅游饭”。
高冷的雪山,是户外天堂,30余条冰瀑、20余条经典徒步路线、400公里越野跑路线……无论是登山、攀岩、攀冰、滑雪等硬核挑战,还是观鸟、观花等轻缓漫游,都能让人以最亲近的姿态,触摸四姑娘山的凛冽与温柔。
年轻的登山向导王坤,从小在双桥沟长大,在山里挖虫草。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一段时间,最终还是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拿起冰镐成为一名登山向导,“父母辈守着摊位卖些药材、纪念品,姑娘们大多成了导游,小伙子们大多当登山向导,年纪稍长的就做马帮。一家人,都和这山绑在一块儿。”王坤这两年明显感到,四姑娘山户外运动越来越热,“淡季都有上千人,高山救援队、营地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
“靠山吃山”——年轻的人们与祖辈吃到不一样的东西。
04世界的“幺妹”
由四川走向世界。四姑娘山申创世界地质公园,从2022年到现在,这项工作已经持续4年。
如果成功“领证”,四姑娘山地质公园将成为四川第4个世界地质公园。更重要的是,将成为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全球极高山最多的世界地质公园。
而这张“世界级名片”,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四姑娘山地质奇景的同时,也将为当地发展赋能。
在小金县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是小金迈向世界舞台的关键,将推动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旅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包括6个乡镇全域,距离幺妹峰40公里的沃日镇就是其中之一。在官寨村,夏日蔷薇、百合开得正盛。
村民三珍从树上摘下桃子,递给在小院内闲聊的江苏客人。2006年,三珍重修了房屋,在村里最早做起民宿。靠着种植苹果和经营民宿,一家人的生活有滋有味。
“民宿的名字‘古碉人家’就是客人帮忙起的。十几间客房,旺季基本住得满满当当。”三珍有些遗憾,房子修得太早,对比现在的接待标准,房间当时再修大点就好了。
三珍话不多,但当客人问起游玩的攻略,他像打开话匣子一样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的家乡,“往上开看四姑娘山,往下开2公里,去理(县)小(金)路,你别看路不长,雪山、森林、河谷、草甸,看得你眼睛挪不动……”
数据显示,2024年,四姑娘山景区年度游客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这份热度在周边村庄有更具体的落地。小金县沃日镇党委书记马永健说,全镇有70余家旅游接待户,1000个左右床位。7至11月的旅游旺季,去年留客量近7万人,同比增幅40%。拿下“世界级”名片,相信能带给村庄更多实实在在的红利。
“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长兴”,保护和利用一体两面。朝着世界地质公园迈步的四姑娘山,按照国内顶流设计院为其量身定制的规划,对标阿尔卑斯山,目标是打造成世界级户外运动休闲目的地。
对标“世界级”,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规划都是挑战。可以看到的是,相关基础设施、山地户外和生态旅游产品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完善。
夏天从成都出发,沿着318国道向四姑娘山前进,细心的朋友或许会注意到,道路下方河谷矗立着一排排桥梁桩基。
这里正在修建的,正是全国唯一的山地动车——“都(江堰)四(姑娘山)”山地轨道。预计2027年底,游客便能坐着“雪山旅列”,穿梭在密林和峡谷之间,从都江堰至四姑娘山镇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至4小时缩短为2小时以内。
从地理坐标蝶变经济坐标,共同期待“蜀山皇后”的好消息!
策划:赖永强张守帅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