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在成都市青羊经开区航空总部产业园(南区)二期核心地带,有一座红色的办公大楼——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下称“飞设中心”)。几天前,这里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四川天府新区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院长符江锋等人,他们此行目的是为不久后的入驻做准备。
凌虹是飞设中心联合运营方——成都凯迪飞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也是飞设中心与西北工业大学对接的主要负责人。他透露,飞设中心从3楼到14楼聚集了44家航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像个“立体园区”,如果四川天府新区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与他们做邻居,合作的机会会更多。
凌虹以凯迪飞研为例进行说明,自从2022年入驻飞设中心以来,公司不仅在软件开发、模块成品等方面与楼内七八家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并与15楼的上海交通大学空天未来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协作科研,“这里已初步构建起横向链接航空工业成员单位,纵向链接上下游民营企业的‘航空产业生态创新集聚地。”凌虹说。
与西北工业大学不同,位于飞设中心6楼的成都兴纤合科技有限公司却在谋划“走出去”,“自从2024年入驻飞设中心以来,公司快速发展,现有办公场地已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公司相关负责人刘梁奇说。
他们有意向落脚的地方,是另一座“立体园区”——青羊区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
有企业进来,也有企业出去,但都围着“立体园区”打转转。
与飞设中心“楼上楼下、上游下游”不同,青羊区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侧重企业中试、小试、生产等中后端生产制造链的需求。
“楼宇内部一楼层高8米至10米,是普通楼房层高的2倍多,承重1200公斤/平方米—2000公斤/平方米,可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园区运营公司成都市青羊欣创投资有限公司招商总监李婷介绍。
楼下有厂房,楼上也有“玄机”。
在园区A2栋8楼,成都翔博科技有限公司刚刚落户,公司负责人杨志岗带记者参观还在进行前期布置的办公区,“200多平方米的房间是装配车间,可满足中试、生产需求,另外一边100多平方米的是仓库……”值得一提的是,在办公区露台附近,还有专门预留的卸货场地、吊装平台。如果一些大型设备、产品不能通过电梯等运输进来,可通过楼下的吊装机,在这里进行装卸。
杨志岗介绍,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此前一直为航空航天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之所以落户这里,是因为这里可满足企业从卖服务到卖产品的转型需要,“一栋楼甚至一层楼,就可满足企业从中试到生产的空间需求。”
数据显示,开园没多久,青羊区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已吸引签约航空航天等领域企业18家,签约面积突破5万平方米。其实,在青羊经开区,“立体园区”不只这些。
目前,青羊经开区已聚集航空重点配套企业256家,航空产业年营业收入748亿元,占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的“半壁江山”。为满足这些高附加值企业的发展需要,青羊经开区已构建起国创中心产业园、航空总部产业园、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等多个涵盖从科研到中试、小试等各环节的“立体园区”“特色园区”。“目前在文家路附近,航空装备实验基地二期也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形成以主机厂为产业核心、配套企业协作生产的‘小核心、大协作’格局,成为构建航空产业生态圈、做强航空产业生态链的‘主引擎’。”青羊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