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7月24日下午,宜宾国际会议中心三楼的一间会议室内,气氛有些不寻常。
这场名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论坛,是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的分会场之一。会场上,有掌握前沿技术的中小企业代表,也有银行、保险业的代表。
路演环节,四家企业几乎都没提到融资需求的问题,其中一家表示此前融资比较顺利。而这与他们正处于起步期、正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背景有些矛盾。
问题出在哪儿?记者在会场内与参会代表沟通时了解到,这种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自说自话”的情形并不少见。
一方面,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不熟悉资本运作逻辑,导致“讲无可讲”;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面对“高科技”也有些“慌乱”,因为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对于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不起作用”。最终,双方都没有达到各自的目的。
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说,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双向奔赴,办法其实很简单:“说双方听得懂的,做双方都舒服的。”
身处不同领域怎么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多家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拿出“企业画像”的概念,希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知。
企业画像并不新鲜,企业贷款时银行就要通过这样一张覆盖了信用信息、收支规模等内容的画像,了解企业的还款能力。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画像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是数据量的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由于技术迭代速度快,每天处理的信息量并不小。中国大地保险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何子平也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入,企业风险变得更加不可预知。
为此,浦发银行科技金融部副总经理宋龙峰介绍,浦发银行正在使用大数据分析能力,不仅看企业的股权竞争力、团队研发力等方面,还会同步分析企业所处的赛道和市场,从而得到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结果,“这个数据量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已经开始落地。”
其次是距离感的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工作模式、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与传统企业相差甚远,没有可以随意进出的生产线、厂房,很多时候一个想法就能改变技术模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王丽芳说,他们成立了“专精特新”工作队伍,其中,专是指专业队伍,懂技术、了解市场;精是精细化,针对不同企业分类建立风险控制模型。这样,金融机构也有了“懂行”的“专家”,能和企业顺利沟通。
拉近与企业的距离,有金融机构开始主动提供服务。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王雄提到,中金公司建立起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外聘董秘”“一对一培训”等方式,让企业近距离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让金融机构更加熟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真实状况,从而更精准地判断风险。
这场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产融合作创新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合理设计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模式。“这样一来,金融机构不会是孤军奋战,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底气就更足了,才能有更多科技成果得到‘浇灌’。”有代表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