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曹凘源
吉尔吉斯斯坦的新生儿筛查室里,当医生还在思考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如何提供医疗帮助时,位于四川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齐碳科技办公楼里,生产总监许海鑫正忙着准备订单的交付。“我们这周就要把泰国的几个订单一起发过去,同时还在进一步优化技术和设备,希望能把准确率再提高一些。”
基因测序技术是解读“生命密码”的一把钥匙,其原理是通过测定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揭示遗传信息。正是由于这项技术复杂且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的基因测序一直处于被“卡脖子”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因测序这类战略性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国产测序仪厂商正在加速出海,参与“争霸”的同时,重塑着全球测序产业竞争格局。为何切入这条赛道?出海过程面临何种挑战?记者走进四川本地一家基因测序科技企业——齐碳科技寻找答案。
破题:
打破上游国外垄断 探索最新技术路线
2016年,齐碳科技在四川成都成立。彼时,中国的基因测序技术正面临着两道难关。
首先是“断供”。“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是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技术门槛最高,研发难度最大,替代性非常低,所以它有很强的议价权。上游基本上有控制整个行业的能力,是真正‘卡脖子’的技术。同时,整个基因测序产业链大部分利润集中在上游——基因测序设备。”许海鑫告诉记者,上游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国内企业无从“下脚”。
另一道难关是技术创新。自1977年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问世以来,目前已经迭代到第四代纳米孔测序技术。从市场来看,目前主流使用的基因测序设备多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仪器庞大,测序成本高,测序时间长。
2020年9月,齐碳科技推出了国内首款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9604,从蛋白工程、生物芯片设计到集成电路设计、软件AI等技术方面,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此前牛津纳米孔科技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下称ONT)的技术垄断,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上第二家造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公司。
出海:
和二代技术抢市场 与龙头企业拼实力
实现了从“0”到“1”的技术突破,企业也正加快产品出海步伐,但出海之路并不好走。
首先是要和市场主流的二代测序技术“抢饭”吃。“虽然和纳米孔测序技术相比,二代测序技术有短板,但是从全球市场来看,依旧是主流。核心原因在于其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应用广度及生态系统完善性的综合优势。”许海鑫说。
其次还要和国际头部企业同台竞争。目前,国际上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主要由ONT主导,自其2014年推出首款商业化产品以来,已在科研、临床、公共卫生等领域广泛应用,占据全球纳米孔测序市场的主要份额。许海鑫表示,随着纳米孔测序技术逐步被认可发展,其他IVD龙头企业也在布局这条技术路线,竞争压力依然存在。
此外,国产技术在海外的认可度也是一个挑战。
前不久,齐碳科技作为核心技术提供方,组成代表团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友好访问交流活动。其携带的自主研发纳米孔基因测序设备,提供了最新一代基因测序平台与不同应用领域解决方案,备受当地关注。
“我们还积极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科技型活动,通过海外展会,近距离接触海外市场,面对面了解不同区域潜在客户的需求。”许海鑫介绍,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企业通过与本地代理商合作,提供属地化服务,输出端到端应用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海外影响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