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科创未来丨科技“出海”步伐加快,四川“科技红娘”成了 “香饽饽”

发布时间:2025-07-29 16:14:52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7月15日,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合作部部长张洁步履匆匆,忙着准备下个月去韩国出差对接企业。今年以来,她差不多每两个月就要到国外出差。张洁忙碌的背后,是四川科技企业正在加快“出海”的步伐。

当前,四川科技企业“出海”以产品为主、技术为辅,主要涉及新能源、储能、医疗等领域。“出海”的动因,有国内市场竞争较大,想要“出海”错位竞争的企业,也有一开始就瞄准海外用户的企业,“大家都想积极寻求海外资源匹配。”

产品“出海”

“‘成都造’新能源汽车底盘驶入匈牙利了。”张洁口中的“成都造”,是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家主要研制新能源卡车、城市垃圾车的整车企业,团队成员来自比亚迪、中车等头部企业,优势在于供应链能带来较高的产品性价比。“他们是做整车的,产品的核心在于底盘和三电系统,因此对外合作较为灵活。”

这不是偶然。2024年4月,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曾带该企业前往土耳其,寻求产品落地。今年4月底,该企业再次随中心组团到访匈牙利,迎来新进展。

该企业与匈牙利Electromega KFT公司现场就电动汽车底盘的采购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开发欧盟市场适配车型。6月底,匈牙利车企执行董事长率团回访该企业,双方就电动底盘供应及整车合作达成协议。

“目前进展顺利,产品正在测试中。”张洁说,从对接到达成合作,用时约两个月,相比平均时长半年起步,速度快了很多。

“红娘们”或主动出击,寻找适合“出海”的企业产品或技术牵线搭桥;或开门迎客,有相关需求的企业主动找上门。不管哪种方式,评估供需匹配是“牵手”的第一道坎。

“首先要学习产品、技术知识,熟悉程度堪比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然后,通过海外官方机构、企业引荐等多渠道,了解、对接海外需求。”张洁说。

一般来说,海外用户收到合作意向后,要进行考察,在面对面接触中逐渐达成信任,然后开展商务谈判,其间还会受到国际认证资质、知识产权保护等客观条件影响。在这过程中,由于中心以服务中小型企业为主,不时会遇到企业缺乏资金等困难,还要及时提供相关支持。

“总的来说,从评估、对接到达成合作,耗时不短。”张洁说,中心有市场化运营优势,对接成功率仍需加强。

技术“出海”

与产品在海外落地应用、着眼短期产出不同,技术出海更多将眼光放到未来,当下的投入未必能及时转化为收益。“就目前来说,开展技术‘出海’的川企不算多。”张洁坦言。

2023年9月,经芬兰国家商务局引荐,中心与芬兰企业建立联系,了解到企业需求,着手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2024年8月,中心促成芬兰企业与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联合开展“斜视AI眼动追踪系统”研发项目。2025年6月,芬兰企业到访成都,二者就项目研发及未来成果转化市场发展等进行详谈。

具体来说,芬兰企业基于定制传感器和独特的计算机视觉方法,提供可定制的眼动追踪解决方案;四川企业则在软件开发、诊疗场景方面有着优势,二者通过算法、技术与软件的结合,研制出相关设备并在实际场景中应用。

“二者采用独特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能精确分析受试者眼睛在3D空间中的注视方向,且无需重新校准,在医疗眼科研究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持续助力,加速该技术在眼科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

“我们将持续推动项目合作落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年初定好的出访计划已超额完成,下半年继续聚焦医疗、制造等领域,将于10月带团去土耳其、芬兰等,搭台唱戏,进一步促进合作,推动产品与技术落地。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