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四川晒健康民生实事“半年报”:这些好事,你get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5-07-31 18:01:21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严佳敏

7月29日下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亮出2025年上半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的“成绩单”。从娃娃的健康保障到老人的上门服务,从看病少跑路到托育有帮手,全是和咱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实在事,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伙儿好好唠唠。

事关娃的健康

全省将新增普惠性托位3万余个

刚出生的小宝宝,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健康问题。先天性心脏病在全省出生缺陷疾病中的发生顺位连续12年排第一,不过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率高达99.46%,每个市(州)筛查率都在95%以上。筛查出阳性的宝宝中,85.85%都及时做了心脏超声检查,比2023年提高了15.25个百分点,早发现早治疗,重症致死风险大大降低。

3岁以下的“小不点”没人带?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四川要新增3万多个普惠性托位,我省新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2.59亿元,攀枝花、德阳、广元等地10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5个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开工建设了。

家门口的公办幼儿园也没闲着,用富余的地方扩建一批托班,我省将按照每个托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经认定的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还能享受每月200块的运营补贴,这样一来,送娃去托育的成本就降下来了。目前,我省已组织各地完成公办幼儿园遴选,正有序推进项目改扩建工作。

家有13—14岁女孩注意,农村和城镇低保家庭的适龄女孩,现在能免费打HPV疫苗了。我省设置接种点1910个,已有9万多个适龄女孩完成第一针。其中,成都、绵阳等13个市(州)把这福利扩到了所有同龄女孩,泸州、乐山等8个市还能选更多价型的疫苗,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全面的保护。

事关看病就医

儿科、心理、睡眠门诊“覆盖面”持续扩大

孩子半夜发烧,不用再往大医院扎堆挤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全省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应提供儿科服务,目前全省326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中能提供儿科服务的已有325家,就差1家正在收尾。今年,四川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儿科卫生服务年”,以后儿科服务会越来越好。

心里烦、睡不着?现在四川有更多地方求助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截至2025年6月底,四川21个市(州)的489家医院开设心理门诊,325家医疗机构开设睡眠门诊。全省22条心理援助热线运行,其中11个市(州)24小时在线,截至6月底,11个市(州)实现24小时服务、10个市(州)实现18小时服务,上半年累计就接了1.6万通电话,初步搭建起全省心理援助应急响应网。

民族地区有了“移动三甲医院”。2025年,“熊猫健康列车”已经开到阿坝州茂县和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省骨科医院等省部级医院专家带着移动CT、超声设备上门,不光义诊体检,还手把手教当地医生。今年9月,列车还要开到凉山州喜德县和阿坝州松潘县,在家门口就能见大专家。

更多家庭医生成了“健康管家”。高温天里,家庭医生团队主动进村入户,量血压、教防暑,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服务了5719.52万人。下一步还要组建“4+N”团队,牵头医院专科医生、基层机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公共卫生医师加上网格员,为群众量身定制健康方案。

还有个好消息,从省市县814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选出来的8056名专家,已经去支援三州及广元、乐山等地的2160家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远超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要求的5000人,完成率161.1%,基层看病更有保障了。

事关服务升级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中医药惠民等稳步推进

检查结果全省通认省下不少事。现在川渝两地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扩增到222项(临床检验互认项目81项、医学影像互认项目141项)。力争在2025年12月前全部接入省级检查检验共享互认平台,全面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共享互认,不用重复做检查了。

中医服务离得更近了。中医药惠民工程首次列入今年四川省民生实事,截至6月底,60个县级中医治未病中心正在建设,目前治未病服务已服务25.8万人次,基层医生也在“充电”,4459名骨干学了中医药适宜技术。

失能老人迎来“健康敲门”。今年上半年,全省28万多名65岁以上失能老人享受免费上门服务,累计服务53.1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70.8%。老人有人照顾,子女也能少操心。

还有四川“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到6月,四川已经开展1.5万多场,服务150多万人,更多健康知识、优质服务送到家门口。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