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吴浩 赵明
一段旋转楼梯上,摆满了世界各国的动漫手办,它们站立在台阶的两边,“注视”着中间的哪吒和敖丙……这个场面,让人想起今年《哪吒 2》冲击全球影史票房榜时非常火的一幅漫画。
“这个楼梯算网红打卡地了,来这儿的青年人很多。”看我们很感兴趣的样子,曾舟在后面笑着介绍。曾舟是一名“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2024年,这个职业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列入新职业名单。
近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曾舟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工作室,实地体验一名“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的日常。
“一瞬间的一个想法,职业生涯就拐了一个大弯”
走进曾舟位于天府国际动漫城的工作室,基本上大家的第一感受都很统一:这里的手办真多啊!大到成年人高,小到巴掌大,整个一楼一半的空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办,足足有上千个。“既能聚人气,也是我从小的一个愿望——有一个全是手办的房间。”曾舟说。
工作室入口的醒目位置,摆放着一个特殊的“手办”——三星堆的大立人,但是没有“立”,是一个安安静静坐着的大立人,很有意思,这是曾舟的成名作。
曾舟是“90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学的是数字艺术方面的原画设计,毕业后入职了一家游戏公司,做人物形象的前期设计,“画图一画好几年。”
2018年,曾舟去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再次见到小时候就见过的大立人,脑中却突然闪过一个以前不曾想过的问题,“站了几千年,应该很累吧,它想不想休息一下?”这个想法一出来,曾舟的思路就刹不住车了,他把大立人坐着的形象画了出来。此后不久,正好有个文创比赛,曾舟将作品3D打印后投稿,然后就获奖了。
后面的故事,印了那句网络流行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有了成就感和动力,我也开始创作更多作品。”曾舟回忆,随着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肯定,自己内心愈发坚定了一个想法:既然本来就喜欢文物和各类民俗文化,又会做设计,不如就将职业和爱好结合在一起。
“因为‘坐姿大立人’这一瞬间迸出的想法,我的职业生涯就这样拐了一个大弯。”曾舟笑着说。
辞职后,曾舟专职做文创设计,他设计的三星堆神树盲盒等一系列以文物为原型的国潮手办,受到了博物馆和消费者的肯定。这些年,曾舟又组建起团队,以文博产品、传统文化IP、四川特色为创作原型,出了好几个“爆款”。
比如2012年出土的文物石犀,相传是李冰治水时用于镇水的神兽。曾舟设计的“镇水石犀”在配色和犀牛角的位置融入了大量四川的元素,有盖碗茶、火锅,也有川剧、麻将,形成了一个系列盲盒,销量很高,也很好宣传了四川传统文化。
“我一直想把文物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做成大家喜欢的、触手可及的样子。”曾舟说,这是自己现在的工作内容,也是一直以来坚持的创作理念。
“文物带不走,文创能带走,这就是这个职业的价值”
二楼一间工作室的桌上,有个上了一半色的“镇水石犀”,“我女儿画的,还没画完。”曾舟笑着解释。在二楼的公共空间,纸箱里有不少没有上色的原胚或元件,“这是做活动时用的,很多家长都愿意带孩子来体验一下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
看着这些大大小小各种风格和元素都有的原胚,不难想象活动时孩子们左手火锅三星堆,右手石犀大熊猫的样子。这一刻,曾舟那句“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变得具象化。
近年来文创市场爆发式增长,不仅买的人多,很多博物馆和文博产品设计企业也都对优秀的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求贤若渴。进入这个行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基础的绘画能力或者建模软件的使用能力吧。”曾舟一边说,一边将聊到的“串串香”元素和大熊猫画在了一起,一个活灵活现的“熊猫串串香”呈现在记者眼前,一个文创产品的雏形似乎就出来了。
“这只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此后还要经历反复修改、电脑建模、3D打印、材料甄别、调色上色等阶段。”曾舟介绍,样品出来前还可能遇到不少困难,比如三星堆系列的手办,当初调配类似青铜器的颜色费了不少劲,此后又需要做旧,光是怎么让做旧看上去自然,就磨了不少时间。还有让团队名声大噪的另一个文创作品——三星堆的“通天神树”手办,“由于这个手办的树干很细,最初选择的材料温度过高会发生轻微变形,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去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曾舟回忆,当时经历了数十道工序的反复推翻和重来。
样品出来后,还会有类似市场论证的环节,比如合作的博物馆认同与否、适不适合批量生产、人群接受度的预判等,就算都通过,还需要接受市场真正的考验,“如果卖得不好,那就算砸了,轻则资金回笼时间无限期拉长,重则要亏一大笔钱。”
在这里,曾舟提及这个职业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有些时候建模开模就要花几万,甚至十几万,这还是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阶段,如果推出后不受欢迎而滞销,那这些钱就很难回来了。”曾舟说,与此相伴的是高回报,特别是出了爆款,销路一下子打开了,后续再生产也无需重新开模,回报就很可观,“所以这一行的收入浮动挺大的,差距也很大,不确定性比较高。”
有没有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的法子?曾舟想了想,“有”。他随手拿过一个大熊猫扒杠铃的手办,杠铃两端的铁块变成了四川名小吃“糖油果子”,这是他为成都美食节设计的系列文创之一。他举着手办说,“可能需要很认真很认真地生活吧。”
“设计师需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留心日常中的一些细节和美好,这样才能创作出让大家有共鸣的作品。”曾舟说,博物馆里的文物高大上、带不走,但是与此相关的文创产品能带走,这就是这个职业的价值,让大家愿意把文物或者民俗带回家去,“想明白这一点,我觉得就跨过入行的门槛了。”
“爆款背后,是创新和深耕,还有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金熊猫创意设计周文旅组银奖(金奖空缺)、参展西博会、外省博物馆前来合作……如今的曾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环顾他的工作室,“三星堆”系列、“镇水石犀”系列、“莽莽熊猫吃莽莽”系列,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优质文创产品,其中不少还是“爆款”。
有没有爆款,对一个“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来说,太重要了。反差萌,是不少业内人士对曾舟作品受欢迎原因的分析。但在曾舟看来,关键是要“破圈”,“‘爆款’应该走出博物馆玻璃展柜,完成从‘文物’到‘生活’的破圈。”
“‘破圈’从不是一蹴而就的。”曾舟说,好的产品需要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共鸣与社交属性,还得亲民有趣、能融入日常,足够鲜活才有成为“爆款”的潜质。同样的道理,好的“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不能有做快消玩具的想法,而是要坚定守护有内容、有温度的文化IP,“每个优质的文创产品的背后,藏着的都是创新和深耕,还有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这样的观点,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潮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洪军非常认同。从事文创产品研发制作20余年,王洪军感慨,“最开始的时候,产品加个logo就算文创,现在要求精细、融合。”关注文创产业的青年很多,王洪军给出自己的经验:“既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埋头做事自不必多言。抬头看路,就是要努力去做有灵魂、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融合好自己的特点、地域的特色,这是格局所在,也是破局所在。”
“产品意识很关键,一定要在推广怎么做、差异怎么体现、成本怎么控制等问题上多想一想,因为这个行业的试错成本真的有点高。”康定市文创协会会长彭皓直言,一款文创产品,规模小了工厂都不会接单,这也倒逼设计者要做就要做好了。“如果是刚入行的青年,不妨先认准一个产品打磨,”彭皓说,现阶段文创领域很多产品形式都已经存在,但一个产品有没有走心,消费者能感受到,“要做好优势结合,打造拳头产品”。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是一个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重要新职业,肩负着文化活化与价值转化的双重使命。”打造了“文善书院”“丞相咖啡”等文创项目的李飞漾对这个职业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它不仅需要文化理解力,更考验市场整合和用户洞察能力。”“有志进入这个领域的青年,我建议多走基层、深挖文化、多实践,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创表达方式。”李飞漾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