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川台快讯

如何以文旅搭建川台交流的桥梁?这段7天6晚的旅程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5-08-01 16:53:15

  “我从没想过短短一周,我们彼此之间就能建立这么深厚的感情,这大概就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体现吧。”7月27日,“走读文化四川”台湾青年创拍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台湾青年Penny在前往机场的大巴上不舍地抹着眼泪。

  7月21日至27日,“走读文化四川”台湾青年创拍交流活动举办,30余位台湾青年齐聚四川,他们穿梭于成都、德阳、阿坝等地的18个特色文旅点位,通过采风创拍,全方位、多角度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独特魅力。活动期间,台湾青年们不仅领略了天府之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更与热情好客的四川人民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14.如何以文旅搭建川台交流的桥梁?这段7天6晚的旅程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297

分享会现场

  追溯历史

  触摸四川文化脉络

  自古以来,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以其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此次创拍活动以“走读文化四川”为主题,行程走访点位也围绕三国文化、古蜀文化、文创文化等展开,从蜀锦到川剧、从武侯祠到锦里、从三星堆到金沙、从东郊记忆到峨影1958电影城……台湾青年们用沉浸式的体验见证了四川文化的创造力与创新力。

  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台湾青年们被非遗技艺蜀锦深深吸引。当看到传承人熟练地操作织机,将丝线变成精美的蜀锦时,台湾自媒体人林梅真用 “惊为天人” 四个字形容蜀锦,她说柔美的蜀锦背后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一代代传承人将热情倾注其中,才让这一文化和艺术传承千年。另一项四川非遗川剧也让台湾青年们惊叹不已,大家纷纷表示,在台湾想要看正宗的川剧并不容易,没想到这回一次性将“水袖”“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技全欣赏到了。

  探寻三国文化和古蜀文化,进一步加深了台湾青年对于四川的了解。成都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此次创拍活动中,台湾青年们在武侯祠、锦里的红墙竹影间,感受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台湾自媒体人“麻吉小兔”告诉记者,三国文化在台湾同样广受欢迎,许多人热衷于阅读三国书籍、观看三国影视剧,不少民俗活动也融入三国元素。“我从小就痴迷三国故事,《三国志》《三国演义》等著作都读过不下5遍了,今天站在这里,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英雄人物对话,这种感受太震撼了。”

  另一个深受川台两地年轻人喜欢的还有文创领域。在成都著名的文创艺术聚集地东郊记忆,不少台湾青年直呼,新奇的体验中又充满了熟悉的感觉。台湾媒体人资尹和台湾青年Penny都不约而同地分享道,四川与台湾在生活节奏、文化氛围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尤其在文创方面。“不同之处在于台湾文创市场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不高,而四川的文创产业规模相对更大,发展更为多样化,我觉得四川文创发展的经验,可以给台湾提供非常好的借鉴。”资尹说道。

  探秘自然

  邂逅四川生态画卷

  除了探寻文化密码外,此次活动的行程中也不乏九寨沟、青城山、熊猫谷等自然生态打卡点,给台湾青年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活动分享会上,“九寨沟”成为最高频的关键词。多位台湾青年表示,九寨沟是他们此行前最为期待的部分,来到九寨沟之后也被深深震撼。台湾青年Bryant分享道:“在台湾有一个和九寨沟类似的景点叫太鲁阁。那里的峡谷溪流也很美,是一种很有力量感的美,而九寨的水,让我看到大自然温柔的一面。”九寨沟箭竹海瀑布的水流奔腾而下,溅起层层水花,与青年们手中相机的快门声交织在一起。此外,九寨沟的人文表演让台湾青年们深受触动,《藏密》《九寨传说》《古羌战歌》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让青年们深入了解了九寨沟绝美风光背后深厚的人文历史。当 “5·12” 汶川特大地震的场景在舞台上重现时,不少台湾青年热泪盈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抗震救灾的感人片段。

14.如何以文旅搭建川台交流的桥梁?这段7天6晚的旅程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1503

“走读文化四川”台湾青年创拍团在九寨沟合影

  四川的另一张名片“大熊猫”成功圈粉此行的台湾青年,不少台青直呼“好想要抱抱它”。与此同时,透过大熊猫保育工作的成果,台湾青年也看到了四川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要想保护大熊猫,就必须保护自然环境,让他们有更多栖息地。如今,大熊猫从濒危物种到易危物种,我想这背后有太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台湾青年Penny分享道。

  增进交流

  搭建川台友谊之桥

  活动期间,两岸青年的互动交流频繁而热烈。在藏家的篝火晚会上,台湾青年们换上藏装,与藏族同胞手拉手围着火焰学习锅庄舞步;在餐桌旁的联谊会上,两岸青年各展才艺,以歌为媒搭建友谊桥梁;在分享会上,大家分别写下此行的收获与未来的约定,将印着四川元素的明信片寄给了一年后的自己……

  “与这些台湾年轻人朝夕相处的7天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两岸一家亲。大家一路同行,全是欢声笑语。”活动的领队与记者分享道,自己从业十几年了,带了很多天南地北的游客团队,但是当看到离别时台湾同胞们不住地抹眼泪时,自己内心仍触动不已。“下次一定要再来成都!”“希望有机会我们能在台湾再聚!”一声声道别混着行李箱滚轮声,在7月的热浪里格外清晰。大巴车缓缓驶入机场停车场,车窗倒映的满是台湾青年们挥动的手臂。

  这场跨越海峡的文化之约,让“文脉相连”“血浓于水”不再是抽象的词语——当台湾青年把写满约定的明信片投进邮筒,那些在三星堆共探文明密码、在篝火旁同跳锅庄的瞬间,已悄然成为连接川台的新纽带,在时光里慢慢发酵成更深厚的情谊。(四川省台办特约通讯员 田珊)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