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水润蜀乡丨高温持续!四川水利工程全力保供迎“烤”验

发布时间:2025-08-05 18:24:40

四川在线记者邵明亮 

预判

*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成都、雅安、眉山、乐山接近常年同期,达州、广安偏少2—5成

*全省主要江河8月来水量预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偏少,青衣江、岷江接近常年,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偏少1—5成。

保供

截至7月底,全省水利工程蓄水量约79亿立方米,较6月增加6.8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增加0.07亿立方米。其中,“10+162”大中型水库蓄水较6月增加4.87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2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增加3.39亿立方米。

作为抗旱水源供给的“主力军”,大中型水库当前蓄水较去年同期、多年同期均有增长,为供水保障奠定了重要基础。

8月5日,成都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当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这已经是成都市气象台连续第九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除了成都市,进入8月仅数天,遂宁、南充、巴中、泸州等地也均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可能给各地带来“烤”验。当前,我省蓄水保供形势如何?四川在线记者进行了了解。

强研判:

降雨和来水均偏少

部分地区或发生阶段性中度伏旱

“好久没下雨了。”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灵凤村,因长时间少雨,让原本靠天吃饭的“望天田”长时间“干渴”。灵凤村党支部书记任勇全表示,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高温晴热天气原本有利于水稻生长,但一旦长时间缺水,就会影响水稻长势,甚至导致减产。

在遂宁市,高温天气已从7月28日持续至今。气象部门预计,当地高温晴热天气将持续到8月9日,预计8月上旬全市大部分地方有伏旱。

回顾7月,省气候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位列历史同期第2高位;同时,尽管月内有几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但7月全省平均降水量167.5毫米,较常年同期仍偏少15%。

再看8月。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会商研判,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成都、雅安、眉山、乐山接近常年同期,达州、广安偏少2—5成。

降雨量偏少,江河来水也往往偏少。据预计,全省主要江河8月来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偏少,青衣江、岷江接近常年,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偏少1—5成。

“7月和8月的高温少雨情况延续并相互叠加,使当前抗旱及蓄水保供形势不容乐观。”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预测全省8月有4次明显降雨过程,但预计资阳、遂宁、内江、巴中、达州、广安、南充、凉山州东部仍有阶段性中度伏旱发生,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和作物受旱情况。

看现状:

蓄水较上月有所增加

全省供水保障基本面稳定

8月2日,紫坪铺水库调度中心值班室内,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着实时库水位。截至当日8时,水位为852.4米,高于汛期限制水位。

紫坪铺水库是岷江上游流域最大的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在当前高温晴热天气持续的情况下,战高温抗干旱效益更加凸显。

“尽管当前处于主汛期,但考虑到8月上中旬紫坪铺水库坝区和岷江上游来水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以及后期抗旱用水需要,我们适当提高了蓄水量。”紫坪铺水库调度中心副主任王宏伟表示,近年来旱涝并存、洪旱急转时有发生,既要保障紫坪铺水库和下游地区防洪安全,还要保证下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和抗高温伏旱用水用电的正常供给。

为此,紫坪铺水库积极探索实行“汛限水位动态优化控制”机制,即在相关调度月内,根据上游来水情况以及下游用水需求,动态优化调度水库经济安全运行方式,满足防洪度汛、蓄水保供和电力迎峰度夏等多重需求。王宏伟介绍,今年1—7月,紫坪铺水库累计来水80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偏枯15%;但水库累计向下游供水82.81亿立方米,其中通过水库调蓄增加供水7.76亿立方米,保障了下游用水安全。

全省多措并举保障蓄水。包括紫坪铺水库在内,截至7月底,全省水利工程蓄水量约79亿立方米,较6月增加6.8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增加0.07亿立方米。其中,“10+162”大中型水库蓄水较6月增加4.87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2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增加3.39亿立方米。

“整体来看,全省供水保障基本面稳定。”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抗旱水源供给的“主力军”,大中型水库当前蓄水较去年同期、多年同期均有增长,为供水保障奠定了重要基础。

有举措:

动态调整措施

打通抗旱用水“最后一里路”

8月2日,宜宾市江安县。在大堰坝水库引水补水渠道修复工程完工后,困扰江安县南乡片区15000余名居民的饮水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大堰坝水库是当地主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截至6月,水库蓄水量仅为8万立方米,同比减少12万立方米,给江安县南乡片区的饮水保供带来压力。面对蓄水偏少且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江安县水利局决定实施大堰坝水库引水补水渠道修复工程。如今施工完毕,渠道每日可为大堰坝水库补水约800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江安县南乡片区抗旱保供能力。

在省级层面,省水利厅近期先后印发《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监测处置暂行办法》和《四川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2025年修订版)》,聚焦自然灾害造成的农村居民饮水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和应对举措。

除了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各地也积极调整举措,强化生产用水保障。

近日,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随着天师堰支渠闸门缓缓打开,花木地与水稻田得到了浸润。

岷江村长期依靠江安河丰收堰、天师堰、师家堰等支渠取水,但受天气情况、地理位置限制与内部沟渠淤堵等影响,全村5100余亩田地旱情抬头。“我们联合当地水务部门现场办公,敲定清淤方案,从开会到开工不超过3小时,最终打通了岷江村用水的‘最后一里路’。”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东风渠管理处温江水利管理站站长毛旗说。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关注各地旱情发展,进一步做好与农业、应急、气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指导主要旱区高度关注管网末梢区域、地势较高区域和分散式供水区域等薄弱环节,适时派出工作组再赴旱区指导落实防御夏伏旱保人饮、保灌溉各项措施。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