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需记住这“三防三不吃”

发布时间:2025-08-07 16:55:41

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虽然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但此时仍处于“三伏天”,炎热的天气持续,气温依旧火爆,威力不浅。此时,暑湿未退,但秋季的燥邪悄然而起,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在这个节气里该如何养生?四川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的吕德医生表示,立秋养生需记住“三防三不吃”。

立秋养生有“三防”

立秋养生的“三防”就是防燥、防“散”、防寒。

防燥是因为立秋后,早晚天气稍感凉爽,燥气从此开始逐渐盛行,容易化作燥邪伤及人体。此时,应适当吃一些有养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

防“散”是指在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应季果蔬。应尽量少吃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中医认为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如果摄入过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

立秋后,“秋老虎”尚在,但早晚已可见丝丝凉意。俗话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立秋过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在居家环境中尤其是夜间,空调不要开得过低,必要时适当关窗保暖。此时,不应再过度贪凉,而是应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在气温较低时着薄衣以御寒凉。日常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脖子、后背、脚部这些血管最丰富的地方也应适当保护。

立秋养生要注意这“三不吃”

首先是不吃瓜。民间素有“秋瓜坏肚”的说法。这里的“瓜”主要指西瓜、甜瓜等寒性瓜果。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寒性的瓜果大多性凉,食用过多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是不吃辛辣、生冷、油腻食物。立秋后,饮食应以清淡、温润为主。辛辣食物容易助火伤阴,加重秋燥。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增加肠胃负担。

三是不吃隔夜饭菜。秋燥温度依然很高,常常在30度以上,高温下很容易滋生细菌,不能因为入秋了就放松警惕,每天吃不完的饭菜要及时下冰箱,凉拌菜吃不完要倒掉,如果发现食物有异味或者吃起来酸酸的,就别再吃了,以免引起腹泻。

饮食上除了“三不吃”,专家也特别推荐要吃的“四宝”,即茄子、南瓜、杏仁、蜂蜜。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南瓜被认为是“抢秋膘”的首选食物。它具有润燥的功效,同时能给人以饱腹感,因此认为吃了南瓜能够储备过冬的能量。

杏仁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非常适合秋季食用。除了有较好的润肺养肺功效之外,杏仁还有益于心脏健康,减缓细胞衰老的速度。

蜂蜜有养阴润燥、补益脾胃、润肠通便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口干、鼻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秋季常见问题。蜂蜜还能有效缓解人体疲劳,对于解秋乏有较好的功效。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