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张敏 广元观察 袁茹莉
成长画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广元抓住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契机,通过“新建+改造”,建成海绵达标面积35.17平方公里,消除30处易涝点,成为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的鲜活样板。
城市故事
8月4日上午,92岁的母寿增和83岁的老伴儿蒲元素又提着水壶给架子上的花草浇水。
老两口的房子在邮政公寓8栋的一楼,这里也是广元市利州区南河街道玖合苑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这里以前是9个小区,现在合成一个了。”母寿增说,相邻的几个小区都是老旧小区,以前环境差、配套基础设施缺失、车位配备不足、管理分散,尤其是管网等设施老化,下雨天积水、内涝情况时常发生。
为积极回应群众呼声,2024年4月,邮政公寓片区“九合一”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通过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对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屋顶处漏等建设,将邮政宿舍、交通配件宿舍、电力小区、电信小区等9个小区合为一体,建设成了现在的“玖合苑”。
像玖合苑一样,广元有100多个小区通过海绵化改造,同步改造照明、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实现“高龄”小区“逆生长”、“忧居”变“优居”。同时,开展嘉陵江、南河“两江四岸”提档升级,全市建成海绵达标面积35.17平方公里,消除30处易涝点,成为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的鲜活样板。
海绵化改造 城市内涝点全部“摘帽”
“这些开花的植物,都是我种的。”指着家门口的雨水花园,母寿增颇为得意地介绍。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雨水花园里朱顶红、三角梅、海棠等植物点缀其间,煞是好看。
“自己的家园,当然要用心打理好。”母寿增说,住进邮政公寓20多年,家门口的花园一变再变,直到去年改造后,才有了现在绿草如茵、植物错落有致的美丽模样。
因为喜爱花草,20多年前刚住进来时,母寿增就找来一些花草和树木种在小花园里,后来草皮退化只剩下黄土,“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情况常常出现。
“下大雨的时候,路面积水也严重,车速稍微快一点,就要被溅一身水。”让母寿增一家更为恼火的是,由于排水不畅,有时路面积水还会倒灌进楼梯口,遇到大雨天,只能靠搭木板或者砖块出门。
这样的“问题”小区,在广元还有不少。
广元市中心城区“四山四水抱一城”,城市风景美丽,但这也使得城市在面对外洪、山洪与降雨叠加时,面临严峻挑战。加上不少老旧小区存在排水管网破损、雨污合流、功能布局混乱等问题,遇到大雨天气,往往会出现积水内涝。严重时,有的老旧小区积水超1米深。
改变刻不容缓。2022年,广元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抓住这次契机,广元通过“新建+改造”,对中心城区100余个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
“海绵化改造首先要解决雨水的消纳问题。”广元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姜记威介绍,以低于地面的雨水花园为例,将楼栋的雨水管道口接入,再利用地势差,雨水先汇聚到花园浇灌花草树木,消纳后再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减缓大雨、暴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南河街道办事处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常勇介绍,改造后,玖合苑整个片区的排污管网、消防管道等得到连片升级,新建的2100平方米海绵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雨天内涝、污水积聚等问题。
“小区更漂亮了,下大雨穿布鞋也不怕湿脚。”现在,蒲元素不管下雨天晴都爱穿舒适的布鞋出门。
经广元市住建部门测算,海绵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60.02%,有效控制约18.22毫米降雨量。这也意味着,小区有近六成的径流水可以通过海绵化设施被消纳利用,不白白浪费。
这样的“蝶变”并非个例。广元统筹推进“两江四岸”综合提升、南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等212个海绵项目,中心城区海绵达标面积占比达48.45%,30个易涝点全部“摘帽”,中心城区城市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
完善配套 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
傍晚时分,母寿增老两口走出家门散步。从邮政公寓走到电信小区,沿途跟左邻右舍聊聊天,再慢悠悠回家。“以前小区小,要散步只有出小区,现在拆掉了围墙,九个小区合成一个大小区,才方便了大家。”母寿增说。
海绵化改造中,同步改造照明、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是其中重要一环,美化小区景观,更提升了居民的居住舒适度。玖合苑通过拆除了相邻小区的围墙,让整个片区有了新增公共空间3600平方米。不仅增加了停车位,还新增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
“正式营业后,我们老两口不想做饭就可以到社区食堂吃。”蒲元素憧憬着未来的便利生活。
颜值和服务的提升,还为老旧小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常勇透露,改造后玖合苑小区的二手房价格较改造前上涨超15%。
海绵化改造带来的城市颜值提升在广元随处可见。
通过统筹实施排水防涝、雨洪通道、雨污管网、海绵小区、海绵街区、新型绿化“六大工程”,广元已建成“海绵道路”68条,打造口袋公园52个,新建依山傍水滨江休闲功能带1条,新增公共活动空间5.8万平方米,在消纳雨水的同时,实现了“推窗见景,出门即公园”。
更深远的变化藏在数据里:2024年广元中心城区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60.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92吨;嘉陵江、南河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一江清水出广元”成为现实。
他山之石
南京——
南京印发《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系统化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深入开展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实施片区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提高源头污水收集质效,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30年一遇,易淹易涝点100%动态消除,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明显提高。
深圳——
深圳市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机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将治水与治城紧密结合,系统推进“大——中——小”三个层级的海绵系统建设,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大即以公园、公共绿地构建“光明绿环”,串联“山、水、林、田、园”等自然海绵体;中即建立涵盖正本清源、雨污分流、初雨截留、生态补水、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一体的涉水工程体系,夯实涉水基础设施;小即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纳入规划“两证一书”,严格设计审查、施工指导、过程巡查、完工验收等,切实保障海绵要求落地。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