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高杲 北京报道
一场全球机器人盛会拉开帷幕。
8月8日—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200多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1500多件展品同台登场,集中展示了机器人领域最新“黑科技”,透出产业新动向。
机器人“总动员”吹响“集结号”,四川天团自然不能缺席,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包括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四川企业组团亮相,带来了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近60件产品。
与全球机器人企业切磋,“四川造”产品有哪些亮点?面对新的机遇,川企又有哪些新的动作?8月9日,记者走进现场,一探究竟。
“四川造”产品“秀肌肉”
不仅是业务高手,还具有管理能力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次登场的“四川造”产品,不少受访代表都提到一个词——“进化”。
在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展台,兵装自动化所新产品——D12人形机器人身边挤满了市民,机器人一一和他们打招呼。
“如果说去年我们的产品只是能蹦能跳,那么今年的已经具备了和人交互、对环境感知等能力。”企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亚南说,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让机器人实现对人类意图的理解、对复杂外部环境的理解与认知,新产品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承担产业工人、服务员、讲解员等多个工作。
“大脑”的进化,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小脑”的进化,让机器人越来越智能。
具身科技的展台上,身高1米65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行者2号在来回踱步,引来不少市民围观。
“与上一代相比,它的核心运动指标都有提升,不仅动作更丝滑,同时还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具身科技董事长冯振宇说,这款机器人熟练掌握走、跑、跳、负重深蹲等运动技巧,同时还具备全地形动态平衡能力,能通过碎石路面等非常规环境。“出色的运送能力,也让它具备完成物料搬运、设备巡检等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进化的不只有感知、运动能力,还有领导、协调能力。“这是我们的‘生产车间主任’。”卡诺普展台上,企业副总经理邓世海介绍他的“新同事”——工业具身机器人,这是一款轮式机器人,目前已经入职生产线,“管理”着几十个工业机器人。“它会根据产线需求,给工业机器人分派任务,如果遇到问题时,还能马上补位,接管工作。”邓世海说。
不断进化的“四川造”机器人,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在康养领域,中科源码(成都)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台将实景搬进了现场,几款不同大小和功能的养老机器人正上演着智能养老的未来。在文旅方面,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带来智能仿生恐龙机器人,让“史前巨兽”和你一起畅游游乐园……漫步在展馆内,“四川造”机器人纷纷“动了起来”,通过“十八般武艺”,向外界宣告着未来正加速到来。
四川企业忙着找伙伴
不仅要促成订单,更要抓好落地
“你好,这个机器人产品多少钱?”
“不好意思,我们这个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
“那留给联系方式,后面联系。”
……
不到10分钟的采访中,李亚南数次被前来逛展的市民打断,这也让他感受到本次大会的热情。“光昨天就加了上百个微信,其中不少是来谈合作的。”
和李亚南有着相同感受的是冯振宇,参会之前,他带了数百张企业宣传册,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企业,但会议才举行了一天,宣传册就被一抢而空,以至于他不得不再去加印。“大家对机器人都很关注,尤其是一些制造类、商务服务类企业,需求十分旺盛。”
需求旺盛,也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中,不少川企的目标是寻找合作伙伴,提升产品竞争力。
会议间隙,冯振宇会到其他展台逛逛,尤其是一些谐波减速器、超轻量一体化关节等零部件企业,是他的最爱。“我们目的明确,就是通过合作,让机器人运动能力更强、体态更轻盈、成本更低,加速产品的商业化。”
同样在活动中寻觅机会的,还有中科源码(成都)服务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祯发,他要给机器人产品“找工作”“找实习机会”。
“康养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得抓住机遇。”许祯发说,目前,他们已经和北京几家康养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未来,这些养老机器将到养老机构工作,提升服务能力。
除了搭建对接平台,此次大会针对产业发展、创新应用、技术融合等议题设置了专业论坛。
“我尤其关注机器人量产的问题。”邓世海说,机器人市场火热,但如何规模化量产还是一个问题,这次活动来了不少全球顶尖的企业和专家,他们的研判,会让技术路线、产业发展空间变得更加清晰。
忙碌也体现在展会外,多名四川的参展代表表示,他们在大会开始前几天就到了北京,希望和当地上下游企业建立联系,同时助推更多产品落地应用。“这段时间,一直在拜访客户,希望我们的‘车间主任’能够在更多工厂兼职上岗。”邓世海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