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尹钢
8月12日,成都市西柚潘达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精心制作仿真大熊猫玩偶。
8月12日,C视觉签约摄影师来到成都高新西区的西柚潘达科技有限公司。隔着玻璃,造型师李东林正用一把小钢梳,给1∶1大小的“花花”梳刘海。他像给婴儿打痱子粉似的抖落碎毛,嘴里念叨:“每卖出三只仿真熊猫,就有一只‘花花’,她的齐刘海可不敢剪歪。”
五十多道工序、二十余位手作师傅、三次质检、一个签名——只有闯过这四关,“成都籍”仿真大熊猫才能拿到“出境护照”。羊皮替毛绒,还原真实皮毛的粗粝触感;3D建模搭骨架,内雕师再用特制填充料“长”出肌肉;最后把一声低沉的熊猫叫声写进芯片,一捏掌心肉垫便“嗯嗯”回应,让玩偶也拥有“声感”。
“我们正加紧备货。”创始人刘滔掀开防尘布,露出一排即将飞往巴黎的“梅兰”。阳光透进工作室,趴在桌案上的大熊猫泛起柔光,一时难辨真假。据介绍,坐姿款参照五月龄大熊猫宝宝,趴姿款则偏向三月龄;手工塑形让每只神态微异,售出的每一只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价格并不便宜:贵的上千,便宜的也要三百多。“我们卖的不是玩具,是一只可以揣进包里的成都慢生活。”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