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以前坐船晃得人提心吊胆,现在放筐鸡蛋都纹丝不动。”8月中旬,位于大渡河的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万璇渡口,一艘崭新的新能源渡船取代了传统燃油船,不仅更加绿色环保,安全性也大大提升。
作为“千河之省”,四川水系纵横,嘉陵江、岷江、金沙江等大江大河奔涌穿行,1400余条河流和92座通航水库湖泊交织成网。在库区腹地与偏远山乡,渡船依然是群众出行、学生上学难以替代的“水上公交”。
为保障群众水上出行安全,提升渡运服务品质,2021年,四川启动“平安渡运”工程。四川航务海事部门打出“撤、改、替、管”组合拳,经过四年努力,全省渡口从“十三五”末的886个优化至520个,以渡口码头改造和渡船升级为主要内容,385个“平安渡运”项目在川江两岸加速推进。
在自贡市安溪渡口摆渡了二十多年的老王,过去最怕遇上河面起雾或突然涨水,那时全凭经验反复估量,心里的弦总是绷得紧紧的。如今,渡船经过改造,换上了电子屏幕,风向、风速、风力等级、降雨量(当日)等气象信息一目了然,“连船里头坐了几个人,它都晓得,哪个救生衣没穿抻展,都会自动报警。”老李不禁感慨,“开了一辈子船,没想到老了还能掌舵这样的‘聪明船’。”
这清晰、智能的“掌舵”体验,是四川创新推行“五统一”标准化体系带来的直观成果。“五统一”包括渡口设施、渡船配置、标识标牌、管理模式、服务规范,其核心支撑是省级智能监管平台。该平台深度整合了北斗定位、水文监测、视频监控、AI识别等7类前沿设备,构筑起一张全天候的“安全网”。它不仅能实时监控渡运全过程安全,更能精准识别船舶偏航、超载等8类潜在违规行为。一旦捕捉到风险,立即触发自动报警并完整记录,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智能化的决策依据。
安全底色的持续擦亮,除了有智能化设备支撑,还离不开制度管理保障。“六不发航”实时监控、“救生衣行动”全员覆盖、汛期“第一次洪峰停航”铁律执行……四川连续十年开展船员“视频+实操”复合培训,在国庆、汛期等关键时段,工作人员下沉驻守重点渡口,今年汛期已成功预警并妥善处置险情12起。
眼下,“平安渡运”建设正从“硬件焕新”向“长效善治”深化拓展。全省已构建渡口“四类风险三级管控”机制,129个渡口接入实时视频巡查系统,同时结合渡口实际运营需求,对现有标准船型的线型设计、轴舵系及船舱布置、监控定位设备配置等进行全面优化改进,今年6月新下达的208个渡口、235艘渡船改造计划正加速落地。泸州探索“渡运公交化”,班次准点率显著提升;南充南部县升钟湖“渡口+旅游”航线带火沿岸农家乐;乐山沐川“水上巴士”满载着茶叶、笋子出山,惠及库区2万群众。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