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8月13日,在泸州市江阳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周婷的引导下,泸州市金常久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登录“江阳智码蓝天”小程序,将更换活性炭的整个过程上传系统。后台人员经过审核后,对企业进行了反馈。
活性炭吸附,是很多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废气处理重要工艺之一。而活性炭更换,更是企业达标排放废气的关键一环。入企检查活性炭是否按要求更换,也是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内容。
“平台不仅能精准提醒更换时间,还能实时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比以往纸质台账管理更加高效精准。”周婷介绍,该平台上线以前,要掌握活性炭的更换情况,必须入企进行检查才能全面了解,增加了企业负担。而如今,借助平台后,只需在后台调取各企业的相关数据,便能及时掌握活性炭更换情况,真正实现“无事不扰”。
跟随着周婷的指引,记者以企业主身份登录该平台,花费半小时时间,上传更换前后的照片或视频、活性炭采购单据、活性炭检测报告等资料后,整个更换流程便完成了登记。
自8月初正式上线以来,该平台已实现江阳区112家企业入驻,预计年内将实现使用活性炭吸附手段进行废气治理企业的全部入驻。
金常久公司工作人员感受很明显,作为首批试点企业,入驻后,线上提醒多了,上门检查少了。“以前,得现场查验,有时候一检查就是大半天,对企业生产有影响。”一名工作人员直言。
“平台通过智能监测构建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新型监管模式,既提升环境监管效能,又减轻企业负担。”周婷也认为,该平台实现了对活性炭从使用到处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其核心功能体现为“三个一”:预警信息“一屏统掌”、更换流程“一网统管”、集中处置数量“一图统览”,以科技赋能蓝天保卫战。
记者登录该平台看到,企业“环保健康”运行状态清晰可见:基于活性炭运行数据的“环保健康码”体系,不仅清晰记录了企业更换活性炭的时间,还设置了倒计时提醒企业及时更换。
对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只需线上操作,便可对企业活性炭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周婷告诉记者,目前,江阳区借助该平台对企业进行“赋码管理”,对运行状态良好的企业赋予“绿码”,逾期1—15天未更换的亮“黄码”,逾期15天以上的则亮“红码”。
江阳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赋码管理,该区还配套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实现分级管控:临期未更换的企业将收到微信提示;“黄码”企业由工作人员打电话提示督办;“红码”企业预警信息将结合实际开展现场检查,实现问题精准定位、分级处置。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