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2025年8月20日至2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访问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席中巴第六次外长战略对话。
上一篇我们分析了此次对话面临国际、地区、双边关系“三重”局势变化,极具关注价值,今天我们将分析一下,本次对话作为中巴间关键的机制性会晤,将涵盖哪些双方最关切的议题。
一
本轮战略对话聚焦五大议题
一是聚焦安全与反恐议题。近年来,巴基斯坦境内针对中方重要项目和人员的袭击频发,尤其是达苏水电站等大型建设项目。据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巴基斯坦各地发生了14起恐怖袭击,并造成至少20名中国公民死亡、34人受伤。中方希望从巴方得到更加明确的安保方案和安全承诺,加强一体化安保体系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分级护卫、信息共享、应急响应和司法协作等方面,以保护海外中国公民人身安全与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利益。
该议题可能还将与8月20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举行的中、巴、阿三国外长会谈中拟定的反恐议程对接,重点针对巴基斯坦塔利班(TTP)、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 (ISIS-K)与俾路支解放武装(BLA)等跨境威胁。
二是聚焦军事与防务合作议题。印巴5·7空战中,歼-10CE战机取得了显著战果,所以本次对话的重点应该有后勤保障、弹药供应等话题。中巴双方还可能讨论联合演练、战术配合、情报信息共享规则等。
有消息称,2025年7月30日美巴海军在北印度洋举行联合军演,巴方出动了F-22P型护卫舰“沙姆希尔”号,而没有选择技术更先进的、巴基斯坦海军与中国合作建造的054A/P型护卫舰。中方可能会在此次对话中,涉及相关军事技术合作的议题。
三是聚焦外交与多边协调议题。
在双边层面,中巴会重申双方互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将继续在核心问题上相互提供坚定支持。
在多边关系层面,双方可能谈及在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反恐合作与发展议题对接方面加强协调与配合。比如,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双方可探索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互联、数字经济及气候治理等领域的政策协同。同时,双方可能借助多边场合对外宣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化政策导向和战略信号,从而增强双边合作的国际合法性和制度化支撑。
四是聚焦中巴经济走廊与经贸合作议题。
首先是该走廊向阿富汗延伸的议题。如果8月20日的中、巴、阿三国外长会谈顺利的话,中巴可能在战略对话中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的议题探讨,重点将放在具体合作项目和拓展方案上,如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电力联通以及跨境贸易便利化安排。
其次是该走廊第二阶段项目的问题。双方将重点聚焦产业合作、农业现代化、数字经济与绿色能源等领域展开合作,比如建设更多产业园区吸引中资企业落地;在农业科技、优质种质资源引进、冷链物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在新能源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开展联合项目。
再次是清欠与融资重组的问题。鉴于巴基斯坦当前面临的外债压力和财政困境,双方对话中很可能涉及清欠与融资重组议题。根据巴基斯坦《黎明报》在去年12月刊登的世界银行报告,中国贷款占巴基斯坦总债务的22%,中方可能在务实合作与风险防控之间寻求平衡,通过债务延期、第三方融资引入等方式帮助巴缓解偿债压力。
最后是关于扩大贸易与投资的问题。除走廊建设外,中巴双方也可能强调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必要性。贸易方面,双方可能探讨进一步落实中巴自贸协定第二阶段成果,扩大巴方的农产品、纺织品、矿产资源等对华出口。投资方面,双方可能聚焦中资企业在巴营商环境改善问题,尤其是安全保障、电力供应与税收优惠。
五是聚焦高新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议题。
首先,双方或将强化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5G及未来6G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对接。中国将推动对巴技术转移与能力提升,并支持巴本土创新生态构建,从而增强科技合作的可持续性。
其次,中巴科技合作超越传统领域,继续向太空和量子计算等扩展。巴渴望加强与中国的科学伙伴关系,包括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方面。
最后,在当前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格局下,双方可能就科技安全议题展开沟通,强调在关键基础设施、数字网络与数据治理领域的安全合作,并尝试推动在部分技术标准与规范上的协调。
二
本轮战略对话或带来三方面影响
一是进一步强化中巴双边关系。本轮战略对话预计将进一步夯实双方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制度基础。若能够将安保方案、融资重估、产业项目以及政策宣示顺利落地执行,中巴合作将从以往的“项目型模式”升级为“体系化运作驱动”,从点到面涵盖安保、金融、法律与国际沟通等多层面约束。此类体系化安排,有助于使双方在面临外部冲击和政策波动时更具韧性。
二是加快南亚地区安全与经济格局调整。中巴经济走廊延伸至阿富汗及“走廊升级版”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跨国贸易、能源供应和人力流动。同时,中巴在反恐、边境治理及关键项目保护中的协作,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跨境安全外溢风险,为区域投资与经济合作提供更稳定的环境。
这也可能影响印度对区域安全与主导权的态势感知,引发多边安全互动与外交博弈。印度可能持续批评并反对走廊建设,高调宣布推进“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简称“印欧经济走廊”,IMEC)建设。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与竞争,也是本轮战略对话的题中之义。
三是持续向国际社会和世界大国传递清晰信号。
首先,中巴战略对话是区域安全与外交协调的重要平台,通过明确安全合作、反恐协作和合作项目保护措施,中巴有望提升对外部风险的联合应对能力。尤其是在王毅外长访印,参加喀布尔中、巴、阿三国外长会谈,以及中巴战略对话接连进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度、美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对全球战略布局的判断。
其次,有助于塑造中巴在全球治理中负责任的形象,为多边反恐、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供制度化参考。
最后,在科技合作领域,双方可能进一步在空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深化合作,这种新议题为发展中国家间科技合作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作者:张超哲,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胡雨婷,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