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伶
8月19日,四川聚焦了世界的目光,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站在重要的时空节点,四川省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对此,四川在线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局长李天满。
川观新闻:四川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主体,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李天满:四川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主体,自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积极作为,认真落实“两统一”等职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成效显著,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全面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清晰界定权属、类型及面积等核心要素。创新推进集体资源共同管理模式,打造8处重点入口社区,提供3000余个公益岗位,让保护成果惠及民生。
二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制创新,构建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立法层面实现突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及川陕甘三省协同保护管理决定,为管控提供坚实法律支撑。成功引导40余个工程项目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推动国省重大项目绕避核心保护区,最大限度守护生态空间。
三是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成果丰硕,濒危物种保护迈上新台阶。监测巡护体系日趋完善,牵头编制的监测体系建设方案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布设红外相机4600余台,划分106个保护网格,设定663条固定样线,年均巡护达8.5万人次、10万余公里。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加大,完成33万余亩栖息地修复。
川观新闻:四川将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建设好大熊猫国家公园?
李天满: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方案”。
一是严格落实中央编办批复的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构建完善层级清晰、权责统一的管理体系;二是加大依法依规管控力度,认真贯彻实施即将颁布的国家公园法,持续贯彻好四川省管理条例和川陕甘三省协同保护管理决定,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三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构建“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推进疫源疫病监控,解决好大熊猫的基因交流和健康栖息问题;四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系,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资源资产动态化、精准化监督管理,全面保障熊猫家园完整性;五是积极探索生态保护补偿综合改革,构建生态保护与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川观新闻:四川作为野生大熊猫分布最多的省份,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对该旗舰物种的保护?
李天满:大熊猫不仅是生物演化的活化石,也是现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旗舰物种保护,从多个方面发力。
一是修复生境——系统改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退出不符合生态管控政策的生产经营性设施,严格人为活动准入。
二是创新技术——积极促进濒危小种群复壮。我们将联合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基层保护单位等,不断探索大熊猫野化放归技术,增加小种群数量,实现野生种群长期存续。
三是共建共享——探索推进协同治理与价值转化。探索园地共建,统筹国家公园保护与社区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入口社区,孵化培育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科普文创等新业态,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四是智慧赋能——强化“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依托卫星遥感技术构建全域感知底座,以无人机为核心构建空中探测体系,定期巡查重点区域和生态廊道等,通过构建科学统一、长期有效的监测网络,为国家公园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保障。
五是法治护航——提升依法治理管控能力。推进依法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公园法、四川条例和三省协同保护管理决定,强化司法协作。
川观新闻:四川省纳入规划的国家公园共三处,四川将如何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继续走在前列?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有何规划?
李天满:依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四川省纳入规划的国家公园共三处,分别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与贡嘎山国家公园。目前已经正式设立的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在创建的是若尔盖国家公园。
为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我省将从多方面入手,继续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协调国家尽快批复我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体系。结合上位法修改进程和我省实际,推进地方性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加快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积极争取中省财政加大对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构建投入多元的保障体系。制定全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执法体系。加快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和大数据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对自然保护地内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等的智慧管理。
若尔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当前,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已全部完成,处于最后的创建成效评估阶段。下一步,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设立。一是突出若尔盖国家公园核心保护价值,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若尔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二是围绕黑颈鹤、大天鹅等旗舰鸟类保护,通过健全科学监测与管护体系,有效保护若尔盖珍贵的高原物种基因库。三是重点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高质量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减畜降牧方案,努力实现“减畜不减产、降牧不降收”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