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8月19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凉坳村,村民刘桂英背着背篓,坐上905路公交车到镇上赶场。凉坳村距离场镇近10公里,以前没有公交站点,刘桂英要先步行40多分钟,走到距离该村3公里远的鱼山坝公交站乘车,一来一回多走6公里,多花一个半小时。去年10月中旬,龙马潭区将这条公交线路延长至凉坳村村口,沿线200余户近千名村民受益。
一条条延长的公交线路,传递着民生温度。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泸州从公共交通体系着手,通过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职能等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更好地串联城市与乡村空间,让城乡公交线成为“暖心线”,跑出民生“加速度”。
优化线路
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8月19日,在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崭新的公交站牌下,村民陈阳冲期待着不久后“坐着公交车去采桂圆”的日子。
前不久,泸州公交341路终点站由观音寺村乌鱼洞延伸至张渡,与公交322路接驳,从乌鱼洞至罗湾新村聚居点间9公里道路的公交空白得以填补。如今,陈阳冲可以乘坐公交车去3公里外的桂圆林劳作了。
这样的变化并非偶然。坚持“城市发展到哪里,公交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泸州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持续对车辆投放、运营线路和发班时间进行优化调整,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此前,泸州公交388路起点站由董允坝景区(伞里)优化调整至董允坝南区始发。“调整后,市民可乘公交直达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郊游,出行更便捷。”泸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城市公交科相关负责人说。
在四川古蔺经开区管委会的协调下,古蔺经开区开行了通往古蔺县城的公交专线,在县城居住、园区工作的500多名工人通勤更为便利。
近三年来,泸州市大力拓展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新开线路12条,优化调整线路64条,全市共优化延长公交运营路线超110公里,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交通运输综合服务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带来的实惠。
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周梦颖
8月20日上午,泸州市江阳区职工赵国波在“泸工带泸货”线上平台购买了3包黄粑,因为使用了他在“泸工带泸货,会员享实惠”活动期间抢到的20元购物补贴券,这笔订单只支付了6元。“今年抢了不少补贴券,买腊肉、香肠、大米、油等农特产品和生活用品省下不少钱。”赵国波说。
为促进消费,1月起,泸州市总工会推出持续10个月的普惠服务活动,包括“1分钱乘公交”“泸工带泸货,会员享实惠”“加油满减”“商超消费券”等,1月至6月已撬动消费2000余万元,吸引超10万人次抢券消费。
其中,“泸工带泸货”是泸州市总工会重点打造的品牌项目,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销售泸州本地农特产品。“线上农特产品80%以上来自泸州,覆盖全市三区四县。”该线上平台主要负责人之一、泸州邮政分公司行业客户经理鄢晓薛介绍。
除了推动农特产品消费,泸州市总工会还与市商务和会展局联合“出招”,助力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泸州市总工会女职工和保障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该市总工会与泸州市商务和会展局联合开展的“家电换新”活动,吸引超5000人到场参与,当天家电销售额达470万元。
近年来,泸州市总工会围绕“发挥普惠服务作用,激发职工消费活力”这一目标,建立起“平时有优惠、节日有主题、假日有专属、年终有惊喜”的普惠服务体系,每年投入、整合普惠服务资金不低于300万元,打造多个普惠服务重点品牌项目,拉动服务行业经济发展。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