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高杲
8月19日至21日,首届“可持续航空燃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技术交流会暨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联盟宣布成立,该产业联盟汇集了产业链50多家单位,将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
所谓可持续航空燃料,是指原料为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且同时满足适航审定和可持续性要求的航空燃料。简单理解,就是把我们平时抛弃的“地沟油”,变为兼具经济效益和环保价值的航空燃料。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可持续航空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制备方式灵活等优势,全生命周期减排效果显著,被认为是替代航空煤油、实现航空脱碳的关键。
看产业
应用进入加速期,但面临产能、成本等挑战
20日上午8点半,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半个小时,现场座无虚席,工作人员加了3排椅子才能勉强坐下。
“不管是参加论坛,还是拜访客户,可持续航空燃料都是业内讨论的重点,可见这个赛道多火热。”一位航空公司的参会代表说,“双碳”目标下,航空业的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作为航空业脱碳的重要手段,航空公司需要更多可持续航空燃料,也随时准备利用好这些燃料。
火热,还在会场外。
从全球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50年,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需求将从今年的600万吨增长到3.58亿吨,需求量呈指数级增长。此外,芬兰航空、汉莎航空、英国航空等多家国际航空公司宣布,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稳步提升可持续航空燃料。
从国内看,去年9月,我国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国航、东航、南航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等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开始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进入今年,中国民航局进一步扩大范围,拓展至上述机场起飞的所有国内航班。
种种迹象表明,可持续航空燃料规模化应用正在提速,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产能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注意到:2024年全球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仅为100万吨,占航空燃油的0.3%,今年预计可以增至210万吨。“但对比日益增长的需求,增长依旧缓慢。”
其次是成本问题。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魏飞说,目前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成本是“常规”燃料的3到5倍。“不仅原料成本高,生产成本也高,导致可持续航空燃料使用成本和价格一直处于高位。”
此外,一些与会代表提到,可持续航空燃料还面临关键技术、原材料保障、市场机制滞后等挑战。
探路径
拼原料、拼技术,推动生产工艺多元化
随着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航班逐渐增加,越来越多企业、机构开始介入这一领域。记者注意到,从航司、燃料生产商,到政策制定者、科研专家,这场大会几乎汇聚了该领域全价值链的参与者。
与会嘉宾的讨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注意到,目前很多生产商还是用‘地沟油’进行生产。”贺克斌说,如果单纯依靠“地沟油”来生产,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在贺克斌看来,想要实现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进一步扩大,需要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包括使用农林废弃物纤维素类原料、工业废气等气体类原料。“我们可以建立全国可用原料数据库,掌握废弃油脂、生物质等原料资源分布和可利用性,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布局,将大大扩大燃料的生产潜力。”
此外,通过技术攻关、绿色金融工具等,降低生产使用成本,也是与会代表讨论的重点。
“只有实现更大规模生产,才能把生产成本降下来。”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主任夏祖西说,希望企业多在工艺上下功夫,加强科研投入,提升纤维素类、气体类原料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技术,探究适合未来的工艺路线,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同时,还可以联合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投资公司等进行中试放大,实现产业化。“此外,我们也建议政府出台刺激性政策,确保形成使用燃料的有效市场。”
此次成立的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联盟,由中国航油、民航二所、民航大学、中国航协等单位发起。该联盟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联盟将联动航司、燃料生产商、设备制造商、机场等组建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商业市场培育、政策优化完善等工作,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从分散探索迈向协同发展。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