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民生观察丨四川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激活应急管理“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25-08-28 22:14:46

四川在线记者 刘珩

8月6日,甘孜州石渠县长须贡马乡出现山洪,按照喊醒叫应机制,5户27人提前转移避险;8月10日,雅安市石棉县草科藏族乡发生泥石流,200余人顺利转移……

成功避险背后,是四川各地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体现。日前,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组织健全、力量充实、权责明晰、机制顺畅、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格局。目前,全省基层应急能力水平如何?还有哪些提升空间?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建机构扩队伍 强化基层应急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3.6万人口的乡镇,只有把风险摸清摸透,出现突发情况时才能迅速进行科学决策和救援。”在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丰乐镇镇长张元霞指着墙上的“全镇风险点位一张图”说。记者看到,在这张图上,全镇的河流、水库、山洪灾害点清晰可见,避险和抢险等要素一目了然。与此同时,2024年,该镇在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市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连通的标准化应急指挥中心。

在泸州,立足基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防灾减灾工作任务较重的实际,全市126个乡镇(街道)全部单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设置专门岗位,配套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构建起市县乡三级平台共用、数据互通的应急指挥体系。

这是全省推进应急管理办公室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针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在规定限额内优化设置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救援等职能职责。”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地加强了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建设和人员力量保障,切实担负起隐患排查、预警传达、群众转移、灾害事故先期处置等职责。

有了管理机构,还要加强救援力量建设。近年来,四川共组建由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乡镇(街道)应急队、村(社区)应急分队组成的“一主两辅”应急队伍3.4万余支,定期开展消防疏散、汛期避险转移和森林火灾扑救等应急演练,担负起基层一线的救援职责,基本形成了县域“1小时”和乡镇“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

立足规范化建设 提升基层专业能力

“目前各地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开展规范化化建设必不可少。”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明确,2027年3月前,全省乡镇(街道)按要求加强应急力量配置、场所设施、物资装备、应急标识等建设。

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是突发情况处置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应急队伍要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需要加强各类应急队伍正规化管理,健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同基层应急救援力量联训联演联战机制。

8月以来,在广安前置驻防的凉山森林消防救援支队队员同当地的应急队伍开展了森林防火、水域救援、绳索救援等多场训练演练,有效提升了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达州市则构建了“县级全员轮训、乡镇装备实操、村社避险自救”三级联训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是基层应急机构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我省要求加强检查指导和演练督导,提升乡镇(街道)执法效能,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向乡镇派驻片区执法中队,发挥各级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及其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对基层培训及指导服务。

安全生产涉及点多面广,针对基层人员因能力不足而查不出隐患的问题,还要让执法队伍和专业力量下沉一线。在泸州,区(县)、园区、乡镇的执法力量已进行了有效整合,组建起30支片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开展跨行政区域、跨园区、跨行业的常态化执法检查,将应急执法的触角延伸至乡镇(街道);德阳则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今年已招募不同行业专家,深入84个街道5000余家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诊断,在执法实践中提升基层隐患排查能力。

此外,要规范应急物资装备管理,鼓励县(市、区)建立应急物资装备公物仓。上述相关负责人解释,公物仓内的应急物资装备可实现清单化管理,方便区域内差异化配置救援装备,进而促进区域内应急装备共建共用。例如,在凉山州,救灾物资已实现在线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平台记录了州县乡三级89万余件救灾物资的储备情况,可以一键查询各级救灾物资的数量、品种、生产日期和储备点,规范调拨使用,提升了物资利用效率。

加强科技赋能 提升通信和救援能力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科技赋能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四川大力实施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三年行动,有序推进9个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落地试点,开展民用卫星、机器狗等新质装备实战测试,推动无人机战队集群灭火在森林火灾扑救中实战运用。

针对基层,我省明确,要推动“智慧应急”和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推广应用符合基层实际需求的科技手段和信息化系统,为基层配备“小、快、轻、智”新型技术装备。在宜宾市兴文县,11个乡镇领到了具备高清拍摄、热成像监测和实时传输功能的专业无人机;在泸州,各乡镇均组建了应急通信小组,统一配备侦察无人机、单兵侦查、布控球等新型装备,通过基层应急科技信息化专题培训,累计培养无人机飞手465名……

放眼全省,四川已组建219支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覆盖全省183个县(市、区),保障了在“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状态下的通联保障能力。同时,在灾害风险较高的重点乡镇配备了卫星便携基站,并为相关乡镇的下辖村全覆盖配备卫星电话。

强化综合监测预警,离不开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融合。我省明确,统筹规划建设气象、山洪、地质灾害、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等方面的监测预警设施,整合资源打造精准预警预报系统平台,推动系统应用向基层延伸。年内,四川将建成71部测雨雷达,强化短时强降雨监测,相关数据经分析后同步至基层一线,为防汛决策提供依据。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四川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问题仍然不能忽视。”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落实,着力解决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建设水平不够规范、能力素质不够专业、应急处置不够高效等问题,努力实现“最小”应急单元的“最大”平安守护。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