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陈婷
在凉山州美姑县,光伏提灌站让3000亩荒地变为良田;在川西高原,“风光+牧业”项目带动1.5万牧民增收;传统藏寨通过活化设计荣获国际大奖,村民说“这才是我们的房子”……一个个鲜活案例,折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四川的生动实践,凝聚四川政协委员的心血汗水。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2022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韵·巴蜀味宜居地等战略定位。
三年来,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将助推美丽四川建设作为履职重点,作为“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深入协商议政,共绘巴山蜀水美丽新画卷。
咬定青山绿水,持续“立体”履职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四川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省政协主席田向利表示。
三年来,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咬定“青山绿水”这一主题不放松,通过提案、视察、民主监督、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履职形式,持续建言资政。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多次率队深入基层,委员们遍访高山平原、城市乡村,围绕绿色能源发展、产业转型、低碳生活、文旅融合等听民声、察实情。
三年来,委员们协力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上提出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等意见建议,督办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重点提案,协商监督“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围绕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强化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功能、蜀道古树名木保护等调研建言。有关提高国家公园范围内生态补偿标准等意见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回应和肯定性答复。
三年来,聚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重大问题,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等提案;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助力安宁河流域生态文旅走廊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统计显示,聚焦美丽四川建设,十三届省政协2023年立案提案138件,2024年立案提案118件。这些提案,有的关注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提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建立差异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下游补偿上游生态保护路径方法等,助力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有的着力美丽宜居地建设,提出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县城建设评价等,助力写好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其中,着眼绿色发展,有关统筹降碳与增长的建议得到采纳,促进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着眼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关于“理顺工作机制”“统筹区域发展”等建议,被写入《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等文件。
聚焦绿色低碳,助推发展转型
今年6月,四川14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首次明确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并提出健全核算规则标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方面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多处体现了提案中的建议内容。那些写在提案里的文字,正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工作举措。”认真翻阅这份文件,省政协委员李恩付感到十分欣慰与自豪。
这是全省政协聚焦绿色低碳,助推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
“只有深度知情,才能精准资政。”调研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视察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民主监督……省政协发挥资源环境界别委员作用,把履职责任融入“生态担当”,在东奔西走中寻找解题路径。
如何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省政协“推动美丽四川建设”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提出不少建议:抓住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以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为契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培育发展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多能互补互济的新型能源体系;制定全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源头减量、过程减排、末端治理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些建议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杜兰举说。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建明介绍,去年,相关部门采纳陈雩桢等委员的建议,加快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步伐,通过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有效降低了能源资源消耗强度。今年,相关部门对《关于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的提案》进行研究后,正加快制定《四川省磷化工产业和磷石膏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进绿色化工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
记者从省政协办公厅获悉,2024年省政协共收到有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社情民意信息700余篇,报送了高水平推进森林粮库建设、完善生态修复基金制度、建立“换新+回收”标准化市场体系、设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基金会等一批有分量的对策建议,有力有效助推了绿色低碳发展。
情系民生改善,催化“金山银山”
要让绿色发展的红利惠及民生!这个朴素的愿望,成为全省政协委员积极履职的动力。
针对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委员们向省委、省政府建议,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重点区域开展区域协同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聚焦巩固和提升水环境质量,深化“三磷”排查整治、持续开展小流域治理。
针对黄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前往阿坝、宜宾、泸州等市(州)调研,提出的“加大对黄河干流四川段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生态综合补偿”等建议得到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积极回应。
奋斗能源战线40年的省政协委员周庆葭,率团队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乡城县建成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并与省草科院合作同步实施退化草地治理,为高海拔区提供了“光伏+生态修复”样板,助推草牧业发展。牧民评价:“太阳也能变成‘草料钱’,这才是守着青山有饭吃。”
自贡市政协委员缪劼发挥固废管理领域10年工作经验,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推动拔除了化工厂区关停后遗留的“环境伤疤”。他的关于完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的建议被纳入《自贡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关于重视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置的建议促成自贡市修建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设施。
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资阳市政协委员戴怡致力于在中小河流开展流域生态调研,组织基层干部、居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巡河,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环境整改的务实举措。
一件件提案、一条条建议、一个个行动……在建设美丽四川这场关乎子孙永续的绿色征程中,政协力量正如涓涓细流,汇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滔滔江河。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