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记者探访:安全风险点位“云端”管理,泸州这个镇有何“法宝”?

发布时间:2025-09-01 18:50:32

刘超 四川在线记者 刘珩 

“无人机巡航中,监测到华峰山存在大量浓烟,请界牌村应急分队前去侦查……”8月29日上午,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应急指挥大屏上,镇长黄浪通过VR全景图定位模拟“火情”的位置,并在3分钟内调集力量投入救援。

这是全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场工作会议上的一幕,不少专业应急人发出赞许,同时也抛出了疑问:一个乡镇应急办,如何做到用无人机监测“林火”?又如何能够实时云端指挥救援?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三张图”赋能智慧应急,风险点位线上监控

“黄舣镇常住人口10.5万人,三面环长江,是泸州的酒业大镇。”黄浪介绍,人口多、企业多,叠加江河岸线长的特点,黄舣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综合应急的压力不小。

如何破题?黄舣镇依托市级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整合气象、水务、政法等数据资源,搭建镇级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完善应急综合管理一张图、安全生产监管一张图、应急指挥作战一张图,并将全镇约1500个监控摄像头接入系统,赋能应急管理。

19个山洪灾害危险区,2个重点森林防火区,15个火灾高风险单位……打开综合应急管理一张图,各类风险点位一目了然。黄浪表示,镇里自主培养的无人机飞手采集制作了580多张高清的VR全景图,将黄舣镇全貌录入云端,并把风险点位、救援队伍、救援装备、避险安置点等核心要素进行标注,遇到危险时可以“看图”调度指挥。

以防汛为例,当接到暴雨预警后,黄舣镇应急值班人员会实时掌握市级共享的降雨数据和雨情趋势,及时同步至辖区的村和社区,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查看地质灾害风险区、水库等情况。如何确保受威胁群众全部按时转移?指挥平台可精准定位避险转移责任人位置,通过视频连线,巡查和抽查转移安置点情况。

“安全生产监管一张图,则能帮助我们推动企业强化隐患识别和风险排查。”黄浪表示,全镇重点企业的主体责任清单、风险隐患清单、全员岗位清单已全部录入平台,并制作成“二维码”,监管人员“一键扫码”,就能对单逐项检查。

配齐人员完善装备,筑好基层安全防线

平台想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基础的人员机构建设。2021年,黄舣镇已单独设置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选取8名专职人员,担负全镇的安全生产、防汛减灾、森林防灭火等13项具体职责。

如何提升管理效率?从应急预案里可见一斑。在黄舣镇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值班室里,一套折页式的小册子格外亮眼,指挥组织体系、任务分工和处置流程全部印在一张纸上,预案内容简明直观。这套“口袋预案”共有9册,覆盖消防、地灾、森林火灾、水上交通安全等多种类型的应急处置方案。

在救援力量上,黄舣镇镇级、村(社区)应急队有200余人,日常会同专业消防救援力量一同开展培训和训练。值得一提的是,黄舣镇应急管理办公室4名工作人员有无人机飞手证,可以通过无人机开展应急侦查,镇内还配备了单兵侦查、布控球等通信设备,用于救援一线的通信保障和实时画面回传,确保远程指挥调度“看得见、叫得应”。

该镇还建设了53个应急物资储备点和微型消防站,方便救援物资调用、快速处置。日前,一户居民在家中吸烟不慎引发火情,社区应急分队到达现场后,用微型消防站和楼内消防设施,仅用10分钟就扑灭了火情。

“目前全镇的烟感自动报警系统接入应急指挥平台,报警触发后,镇应急指挥中心和村(社区)网格员会收到提示,确保及时有人核实处置。”黄浪告诉记者,目前全镇400多个“九小场所”,有一半已经录入平台,后续还会继续完善功能,筑起消防安全“线下+云端”的双重“防火墙”。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