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最近,98岁高龄的孟宪华常常梦回沂蒙山区。
80多年前在沂蒙山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画面总是浮现眼前,也会想起战友牺牲前的音容笑貌。
在梦中,战友们常常会问,“日本鬼子”投降了吗?新中国是什么样子?
每当这时,孟宪华总会泪眼婆娑地告诉大家:今日的中国就是我们最初想要的样子,“日本鬼子”已经投降80年了,现在的年轻人过得很幸福,你们安息吧!
孟宪华,四川监狱的一名离休干部,也是定居在成都的一名抗战老兵。1941年,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年仅14岁的他告别家人,参加了八路军,跟随部队在山东沂蒙山区同敌人周旋战斗。历经战争洗礼,他也从枪都抗不动的“小八路”成长为了英勇的抗日战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9日,在成都的住所,记者采访到了孟宪华,近距离聆听这位昔日“小八路”的抗战岁月。
贫苦少年参加八路军
因年纪小差点被“退回”
1927年1月,孟宪华出生在山东省沂南县的一个佃农之家。
童年时期,日军闯入了孟宪华的家乡。看到日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立下志愿“要去当兵打仗,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1941年初,一支八路军部队来到孟宪华的家乡附近,听到消息的孟宪华立即去报名参军。
“当时由于营养不良,再加上年纪尚小,我看起来很瘦弱,一开始,八路军的招兵负责人不同意我参军。”孟宪华告诉记者,后来他就悄悄留了下来,主动给部队的后勤战士们帮忙打下手,在同大家打成了一片后,他也跟着大部队挺进了沂蒙山区的深处。
后来在部队的一次突围中,身材瘦小的孟宪华从受伤的日军手中缴获了一支步枪,部队首长看到这个小伙如此勇敢,最终才同意他正式入伍。
“我加入的是八路军沂河支队,那会儿我个子才到大部分八路军战士的胸口,也扛不动枪,我被安排当了一名通讯员。”孟宪华回忆。
1941年冬天,日军调动5万人马,疯狂扑向鲁中抗日根据地。在上级指挥下,我军第115师将士迅速行动,大家化整为零,以排、连为单位,在各地组建游击队、武工队、民兵,动员老百姓参战抗日,挫败了日军在山东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
那是孟宪华当兵后第一次打仗,小小个子的他和战友一起伏击日军,也由此开启了同日军直接作战的岁月。
敢打敢拼无畏无惧
小小通讯员成长为抗日勇士
1943年春天,沂河支队一直在打伏击,多次消灭日军的运输队和小股军队。日军急红了眼,调集了优势兵力企图围歼沂河支队主力。
一天,日军派出骑兵在公路上走走停停,想引诱沂河支队出现。当时沂河支队队员已埋伏在公路两侧,战斗一触即发,形势十分危急。在这个关键时刻,沂河支队支队长凭借多年的作战经验,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命令孟宪华立刻通知部队以最快速度撤出战斗。
“我当时刚跑到河边,就与‘日本鬼子’撞上了。怎么办?没有选择啊,我当时马上举枪就打,一边打一边大声向附近的部队叫喊,通知大家赶快撤离,一时,枪声大作,大家听到声音后马上就撤退了。”如今,回忆起这段历史,孟宪华仍然心有余悸。
在撤退时,孟宪华落在了最后,他拼命奔跑着追赶上了部队。这时,孟宪华看到一名战友的右臂被子弹打穿了,枪落在地上,捡不起来。他赶快跑过去帮忙捡枪,但没跑几步就被日军的子弹打穿大腿,幸好掩护撤退的部队赶到,孟宪华才得以安全撤出。战斗结束后,孟宪华因及时鸣枪报警,避免了更大伤亡,得到了表扬。
时间来到1944年秋天,抗日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时鲁中部队奉命攻打汉奸王洪九部,因为我军主力部队伤亡很大,孟宪华便主动报名到阵地上去抢救伤员。
在运送伤员时,孟宪华又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右腰部,但为了抢救伤员,他顾不上流血的伤口,坚持把伤员背下了阵地……
从1941年到1945年的5年间,像上述的战斗,孟宪华参加了多次。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孟宪华感慨无限,“虽然每一次战斗都充满了危险,有人负伤或牺牲,但每一次,大家都会英勇冲锋,无畏无惧。因为我们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着民族解放的使命,我们深信,中国必胜,正义必胜,‘日本鬼子’必败。”
硝烟散尽,老兵们渐渐远去。如今的中国正阔步走向现代化,在成都安享晚年的孟宪华常常会给后辈们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并叮嘱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