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智慧大棚里,小番茄成了“固碳能手”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发布时间:2025-09-04 22:52:04

四川在线记者 徐浩煊 郝飞

“老师,温室顶上的灯是做什么用的?”

“不长在土里,小番茄‘吃’什么长大呢?”

9月4日,南充市高坪区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来自江陵小学五年级研学团。“本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从教室搬到了科技农场,让孩子们亲自体验现代农作的乐趣。”江陵小学带队老师柏漫说。

柏漫口中的科技农场,是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的番茄智慧谷。当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这里的智能温室大棚时,大棚正在做前期的设备调试。“陆续放置椰糠条等无土栽培基质,15号起开始种植本年度的小番茄。”四川嘉陵江凤仪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说。

据了解,科技园于2017年2月开工建设,是四川省政府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进中法、川法合作的现代农业重点示范项目。智能温室大棚是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区第一个半封闭的全气候智能温室。

智能温室,“聪明”在哪?走进大棚,22℃至26℃的室温,与室外雨后的丝丝凉意形成对比。

“聪明的温室,首先靠的是全气候控制技术。”张涛表示,与传统温室大棚仅具备基础保温功能不同,智能温室通过安置在棚内的传感器,将土壤墒情、天气情况等数据实时传回至云端。“工作人员通过数据中心的实时动态,可以一键控制小番茄生长的各项指标,调减温湿度、增加二氧化碳输送等。”张涛说。

一键控制各项参数,配合安装在大棚外的二氧化碳收集利用的系统,也为固碳提供可能。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380ppm,而小番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1100—1500ppm,差额如何补齐?”张涛介绍,从大棚外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过一个个白色风筒,将不断为小番茄提供“补给”。根据测算,整个番茄智慧谷2万余平方米的小番茄,每年可固碳200余吨。

极具“科”量的小番茄,也在产量上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得益于从育苗到结果的全周期数字化管护,这里的小番茄产量已经稳定在每平方米60斤,是传统产量的10倍。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