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9月5日,一场“对话城市更新”圆桌讨论活动在成都武侯区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城市更新话题展开讨论。
今年7月,中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推进城市更新,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
参会嘉宾、凯德发展(中国)建筑管理支持中心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总经理王隽认为,老旧建筑的改造,不仅是空间的改造,往往还意味着能源供给系统的改造升级,“空间升级后,老的能源供给系统往往出现拖不动、供给不上的情况,需要匹配更加绿色、更高效的能源供给系统。”
当天活动举办点,成都武侯区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就是一个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其前身是武侯区原第二办公区和公检法原办公区等四栋建筑。主体建筑于1993年投入使用。2020年启动有机更新改造,重新进行了整体设计、结构加固、外立面改造、室内公区精装修、园区景观改造、公共特色服务空间改造等建设工作。
空间改造过程中,建筑的能源供给系统也实现了更新。当天活动的组织方,新加坡能源集团正是这一更新的“操盘手”。
这一更新是如何实现的?据了解,过去,改造项目每栋楼的供冷设备都是独立安装,总的装机容量往往高于实际需求,有大马拉小车浪费资源和不节能的问题。服务商在改造过程中,使用了新加坡的分布式供冷微网的创新理念,把制冷机房设计、建造在楼顶空间,然后在各个楼宇间建立互联互通的供冷网络,再通过其自身研发的自动控制与运行策略,达到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的目的。经测算,对比原有的风冷空调系统,该供冷系统节能大概可以达到35%。
新加坡能源集团中国区总裁钟志明介绍,作为新加坡最主要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运营商,新加坡能源集团拥有超过50年的能源服务经验。除新加坡本土,还在澳大利亚、中国、越南、泰国等地布局了能源产业,致力于为亚太区客户提供一系列节能减排的绿色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我们将抢抓当前机遇,加大在蓉投资力度,争取参与到更多城市更新项目中的能源系统更新升级中去。”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