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漫步智博会:如何让“智能”从展馆到日常?

发布时间:2025-09-08 18:01:31

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李志强 发自重庆

灯光暗了。当音符在大厅中畅快地流淌,人们纷纷涌上前去,将手机镜头对准正在台上舞动的机器人。

这是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一幕。当机器人在1500米决赛跑进7分钟,“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订单量突破1400万,“智能”似乎已经稀松平常。但聚光灯和镜头的聚焦,也在提醒人们:智能产品从展馆到家的距离,还远远不止1500米。

如何让“智能”从展馆到日常?在这场冠以“世界”之名的博览会上,我们试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进化

一家企业的智能锁,去年出货量达800万套以上。

鹿客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3月推出通过掌静脉识别的高端智能锁后,这次带来的新品,又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通过语音对话,用户便可以录入信息;特殊天气,开门瞬间门锁就会提醒;包裹送达,门锁还可以代为“看管”,如果有人拿走,业主马上就会收到信息。

“功能上的进化也是为了更加贴合老年人的需求,操作更简便。”鹿客智能锁川渝区域负责人董波介绍,智能化已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尽管已经多次拿下电商平台的单品“销冠”,他们仍看重用户的实际需求,研发“更贴心”的智能产品。

不只是门锁。一款智能宠物牵引绳,配备保护措施电子防爆冲系统,预防遛狗过程中宠物应激失控等,“解决目前市场上宠物牵引产品安全性、便捷性、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一款智能婚戒,能够进行心率监测、多维度睡眠质量分析、运动活动记录等,“解决传统婚戒‘婚后闲置’的痛点”……

一家企业的智能座舱系统,迭代时也瞄准了细微但重要的需求。

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演示了两个场景:朋友发来点评软件上一家餐厅的截图,只要在摄像头前晃一晃,系统便识别出具体的目的地进行导航;想不起来一家餐厅的名称,只要唤起语音助手“导航到上次去过的那家餐厅”,便显示出近来导航去过的餐厅名单。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变革汽车产业,重塑产品、生产、管理及商业逻辑,将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具备感知、思考与进化能力的‘移动智能体’,实现情感化交互和主动式服务。”开幕式上,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表示,面对这场革命,赛力斯积极构建AI驱动的“赛力斯产业大脑”。例如,问界M系列车型,特别是M9,在“产业大脑”指挥下,已在高端SUV市场取得成功。

当智能化已经成为“标配”,任何抓住用户痛点的进化,都有可能是“爆品”的踏板。

换道

展会第二天,重庆渝北区落了雨。但早上九点,人群仍然把宇树科技围得水泄不通。打拳击的机器人、上下坡的机器狗……小朋友们激动地留影。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这家机器人明星企业的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专访时坦言,行业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到每个人家里去,距离还比较远。

展会“热”的背面,行业被反复泼上“冷水”:在尚未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商业化路径还不甚清晰的当下,机器人企业要如何破局?

“车队”里的“队员”在寻找换道的可能性。

成立于2016年的松灵机器人,以机器人移动底盘起家。现在,他们放在展位中心的产品,是一台双臂具身遥操机器人。

工作人员手臂一开一合,机械臂也随之一开一合;工作人员手指轻轻握紧,机械臂便执行起夹取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让真人利用采集设备来完成机器人要学的动作,帮助高校与企业以最小成本获取高质量数据集,加速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这款2年前推出的产品,正是注意到产业对数据的“刚需”适应变化的产物,目前已在多地的数据采集工厂中应用。

川机集团的光电图像位移监测系统也是相似的思路。它基于AI智能视觉技术,能够实时高精度测量建筑物等的位移或变形。在100米距离开外,能达到0.05毫米的测量精度。

“这是机器人感知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如今服务于传统行业痛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川机集团展位现场负责人表示,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必须要“两只脚走路”。这样的“换道”,使得前沿技术能够快速落地闭环,形成经济效益,同时为机器人感知技术的深度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企业们都在寻找能够补给的“岔道”。但最终,还是为了赢下这场漫长的马拉松。

宇树隔壁,我们偶遇了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乐聚机器人。他们的展示场景很具体: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

不过,在汽车工厂搬运料箱、在线缆工厂扫描录入物料……目前,工厂里的人形机器人更像是“实习生”,从事的都是较为基础的工作。

“人形机器人普遍还处在‘勉强能用’这一阶段。”乐聚机器人现场工作人员坦言,“进厂打工”某种意义上也是“另辟蹊径”,在高标准化的工业制造场景“锻炼”机器人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关键指标,最终再让它们走进C端,走进家庭。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