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刘珩
团队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研究团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通过集中、送教、网络与校本等多种模式,累计完成教师国培、省培及地方培项目700余项,培训中小学教师及校园长52万余人次,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9项,用系统完善的培训铺就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成长之路。
9月10日教师节,凉山州盐源县卫城镇小学里,教学竞赛正在火热进行,8位教师轮番登台,40多位老师参与打分点评。每学期举办的全员授课竞赛,已成为这所偏远小学坚持三年的“保留节目”,老师们在一轮轮切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升。
这项活动是四川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研究团队带来的。这个学期,该团队还要负责四川12个欠发达县域的托底性帮扶教师培训任务,培育超过950名基层一线教师。“他们是‘种子教师’,是激活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的‘芯片’,点亮一个个‘种子教师’,就能带动一所所学校提升教研水平。”团队带头人、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志全说。
聚焦教学短板,开展精准帮扶培训实验
自2010年以来,四川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研究团队将自身所长与四川发展所需相结合,致力于四川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工作。服务过程中,李志全发现这些地区的老师观念相对落后,总是老老实实讲课本,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很多存在创新乏力问题,无法跟上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势。
如何改变?借着四川省“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提升工程的东风,李志全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教学实验。2023年,他们来到凉山州盐源县,对卫城镇的2所中小学和3个教育点精准帮扶。团队以问题为导向,随堂听课“问诊”,帮助老师设计课堂,开发出适合当地的教研和学科实践特色活动,并聘用专职人员,推动课程落地。
专家随堂“听诊”起初让不少老师感到压力。盐源县卫城镇小学数学老师黎永明还记得,有一次他讲授鸡兔同笼问题,本以为讲得不错,却被专家一句话点醒:“学生早就听得云里雾里了。”近30年来,黎永明习惯了“灌输式”教学,这早已是他的舒适区。在专家带动下,他决心改变,增加了课堂互动,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经过两年摸索,原本在公开课上说话都会颤抖的他,拿到了县里讲课比赛的第一名。
偏远地区的老师更需要开阔视野。2023年,李志全团队组织盐源县卫城镇100多名中小学教师分批次前往成都名校跟岗学习,并建立起两地教师长期交流机制。如今,成都高新区邓偲娟语文名师工作室每周的教研会议,已成为卫城镇小学语文教师徐开琼不可或缺的“充电站”。“他们单元式系统性地备课方式让我深受启发,教学不应纠缠于孤立的字词,而要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徐开琼说。
“教学不是仅限于教知识点,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李志全表示,通过“精准帮扶”,这种问题导向的课堂模式已在凉山州普格县、盐源县和甘孜州九龙县的多所学校落地生根。当地教师自主组建核心教研团队,开展集体备课,研究特色教学项目,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由“输血”变“造血”,为地方培育“种子教师”
设计培训目标任务,研究方案实施思路,精准化开发课程……8月下旬以来,四川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研究团队一直在紧张筹备。新学期,他们要面向省内12个欠发达县域,推进托底性教师培训项目,课程表已从9月中旬排到12月底。
培训范围从片区扩大到整个县,原有的精准帮扶的模式是否依然有效?这是李志全和团队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他看来,托底性帮扶不是简单培训几名教师,而是要打造一支有自信、扎下根、教得好的教师队伍,实现从“输血”变“造血”的体系构建。
从哪下手?还是教师——培训不同职责的“种子教师”。在“精准帮扶”模式的基础上,李志全带领团队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校本研修指导者等六类教师量身设计专门课程,内容涵盖学校制度建设、师德培育、课程设计、学生评价改革、人工智能应用等众多方面。
今年上半年,来自营山、金阳等7个县的580名“种子教师”参加了首批培训,他们结合各自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2年发展计划。“若尔盖县示范学校少,就协调老师们去州里学,到邻县学,请对口帮扶的浙江老师带,一定要把校本研修做扎实。”阿坝州若尔盖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林琳表示。
专家“问诊”也在持续开展。今年7月初,李志全邀请专家名师团队来到凉山州金阳县,与75名“种子教师”面对面交流,“一对一”听课查问题、送办法。下半年,专家团队送教入校活动将持续推进,覆盖全部12个县域。
“交流提升从来都是双向的,这些学校也是师范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团队成员、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亚军介绍,四川师范大学建立了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与教师置换培训机制,每年有上百名师范生来到欠发达地区学校实践教学。在交流互动中,高校教师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基层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而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
新学期培训任务很重,四川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研究团队的目标也更加清晰。“我们要从‘培训师’转变为‘催化师’,通过培训‘种子教师’,帮助他们搭建校际、县际的教研网络,自主开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王亚军说。
感言
好教师是可以培训出来的,一个教师成长了是一点火光,一群教师成长起来就是一片星火。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带动欠发达县域提升校本教研,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让教学进步助力学生成长。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