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最美志愿者”范从华:急诊救人就是救命,必须全力以赴

发布时间:2025-09-11 21:18:15

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  

“要静养一段时间,出行最好乘坐轮椅,千万别拄拐杖。”9月9日上午,凉山州西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范从华带着同事们查房时,叮嘱19床的患者。

范从华还有一个身份,凉山州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发起人。不久前,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范从华获评“最美志愿者”。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特别是从事急诊工作26年来,范从华常年坚持在急救一线,参与抢救急性胸痛、急性卒中等危重患者4.5万余人,他发起成立凉山州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培养基层急救人员千余人次。

把急诊当使命

年均抢救危重病患超300人

“他的跟骨都骨折了,不能拄拐杖,我再说一次。”面对19床患者的陪同人员提出的拄拐行走,范从华语气有些急了。原来,这名患者从施工场地的脚手架上摔下,双足跟骨骨折,右足比较严重,已用石膏固定。陪同人员觉得左脚不严重,询问是否可以拄拐行走。

看似严厉的语气背后是范从华一心为患者的健康考虑。

1996年,范从华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进入西昌市人民医院工作。1999年,他到医院急诊科工作,此后26年,再未离开急诊一线。

在范从华看来,急诊科是医院最紧张、最前沿的科室。“患者要是有个慢性病,可以转院,但急诊患者到我们这里,那是要命的事,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救治。”范从华说。

不久前,一位突发心肌梗塞的患者来到医院急诊科,其到院时已无呼吸、抽搐、瞳孔放大,情况已十分危急。在范从华和同事们的紧急救治下,终于把这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如果再晚几分钟到医院,后果不堪设想。”

范从华年均诊治急诊患者5000人次,抢救危重病患超300人。面对紧急情况,他总是主动请战、冲锋在前。

“把镜头对着病例我看看,再看看患者情况……”9日上午,在医院急诊科办公室,范从华正通过“5G+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与西昌市佑君镇中心卫生院进行AR远程会诊。

2023年,西昌市“5G+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在范从华所在的科室投用。这个以市医院为核心,覆盖市、乡、村三级的智能急救网络,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至”的高效救治。

一天的查房结束,范从华又和科室同事开了简单的碰头会,把当天需要特别关注的患者梳理出来,相关工作一一落实到医护人员头上。“范主任事无巨细,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对患者却很暖心,总是为患者着想,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医院急诊科医生左文说。

把急诊当志愿

教会近20万名群众基本急救技能

即便工作忙碌,范从华还是挤出时间成为医疗志愿者。

20多年前参加的一次外出车祸救援,让他感触很深。很多人被困,不会科学自救,周边的群众也不会科学施救,医护人员和消防、公安等到达事发地时,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此后,范从华就常想,要是大家都懂一些急救常识,甚至科学拨打急救电话,或许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20多年来,范从华走遍凉山州17县(市),在学校、社区、田间开展急救培训千余场次,教会近20万名群众心肺复苏、创伤包扎和止血固定等基本急救技能。

2023年4月,凉山州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在范从华的发起下成立。他说,联盟为凉山州县级医院急诊部门搭建平台,通过平台提高州内医院急诊部门的诊疗水平、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及医疗人才建设。此后,他两年多来帮扶基层医院100余次,指导基层医院科学设置急救科室,培训培养基层急救员上千名。

会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宋正宇说,范从华两次到医院开展急诊带教,就急诊专科特别是胸痛、卒中、创伤等中心建设问诊把脉,既从实战层面传授技术“干货”,又从系统层面加强理论指导。“他主动分享的最新诊疗指南和临床经验,帮助医务人员更快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减少误诊、漏诊风险,为会东老百姓享受更专业、更高效的急诊服务提供了家门口的便利选择。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支‘扎根于此、永不离开的急救队伍’。”他认为,通过持续“传帮带”,已初步培养出一支稳定专业的本土急救力量。“能挽救生命、看到病人恢复健康,让我觉得选择成为一名急诊医生很值得。”

对“最美志愿者”这一荣誉,范从华觉得,“这是对坚守基层的急诊人的褒扬和致敬。”他说,只要群众、患者有需要,自己永远站在急救最前线。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