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雨后空气藏“杀机”!“雷暴哮喘”爱挑这5类人,急救步骤赶紧记

发布时间:2025-09-12 20:47:31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近期多地雷雨天气频发,除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外,雨后潜藏的“雷暴哮喘”正成为健康威胁——它专挑5类人“下手”,还藏着不少认知误区。9月12日,四川在线记者采访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耿红霞,带你看清这一“隐形杀手”,掌握急救步骤与防护关键。

好好的天,怎么就诱发哮喘了?

耿红霞医生介绍,所谓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期间或随后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局部地区雷暴天气后哮喘急性发作的暴发,也称为流行性雷暴哮喘。

说起来,雷暴哮喘的“作案工具”其实很常见——花粉和霉菌。但雷雨天气给它们加了“buff”。耿红霞医生解释,雷暴天气中,强风、降水和气压变化等因素可使花粉颗粒、霉菌孢子破裂成更小的微粒(约为头发丝的1/30),这些微粒更易被吸入呼吸道深处,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和哮喘发作。

更“狡猾”的是,雷雨前后的气象条件简直为过敏“量身定制”。“气温20—30℃时,花粉释放最活跃,雷暴前2小时至雨后3小时空气中的过敏原浓度剧增,发病高峰常出现在雷暴开始后1小时内。”她表示。

而雷暴过程中产生的大气电场可能改变空气中过敏原的性质,使其更具刺激性,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此外,雷暴天气通常伴随着气压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对呼吸道产生物理刺激,导致呼吸道收缩,引发哮喘症状。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要立刻警惕!

雷暴哮喘发作起来有轻有重,学会识别信号能救命。耿红霞医生列举了几种情况——

轻度发作,多数以突然发作的咳嗽、轻微呼吸不畅和胸闷为主要表现,咳嗽多为干咳,有的患者也可有无色或白色的黏痰,病情往往可控,及时用药后症状即可缓解,也可能未经任何治疗自行缓解。

中度发作,稍微活动就出现呼吸不畅、呼吸频率增加、气短等症状,不能连续讲话,但仍可说单句,时有焦虑或烦躁。

重度发作,患者常烦躁不安,呼吸不畅症状明显,不能平躺,大汗淋漓,表情痛苦,发作时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简单的词,呼吸时可明显听到像吹哨子一样的声音,常出现“三凹征”。

危重发作,患者静态休息时即出现非常明显的呼吸不畅、气短症状,大汗淋漓,不能讲任何话语,可出现嗜睡或意识模糊,对外界的刺激无反应。

“还有些特殊情况要注意,比如婴幼儿不会说话,可能只表现为烦躁、拒食、呼吸变快,家长要多留心。”她补充道,就算这次熬过去了,气道的敏感状态可能会持续好几周,容易反复发作,家长别掉以轻心。

万一发作,黄金自救时间怎么把握?

雷暴哮喘发作急,自救一定要快。耿红霞医生支招——

立刻用药。马上用沙丁胺醇这类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同时吸入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每次喷药间隔30秒,最多喷4次。如果10分钟后一点没缓解,就赶紧去医院。

保持姿势。坐直身体,让肺部有更大空间呼吸,同时赶紧打120,或就近医院急诊科就诊。

提前做好这几点,能躲过一劫

对付雷暴哮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她提醒大家记住这些防护要点——

躲。避免雷雨时外出,驾车遇大雨、冰雹停车躲避,远离树木、广告牌等易倒伏物体。

关。雷雨前后紧闭门窗(3小时)防潮,有条件的可以启用空气净化器,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40%—60%)。

护。实在必须出门,高危人群一定要戴N95口罩和护目镜,回家后立刻冲鼻腔、洗澡换衣服。

备。哮喘和鼻炎患者,随身带沙丁胺醇急救喷雾或鼻喷,花粉季来临前2周,就可以用鼻喷、口服抗组胺药提前预防。

这五类人要特别小心

雷暴哮喘不是“雨露均沾”,耿红霞医生提醒,它尤其偏爱这几类人。

——既往有雷暴哮喘病史的患者。

——有哮喘病史且对花粉和/或霉菌过敏的患者。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60%~99%的雷暴哮喘患者有鼻炎史)。

——儿童(气道狭窄、免疫未完善,占病例的16%~30%)。

——既往未诊断哮喘,但过敏原检测阳性(尤其是花粉过敏原阳性)及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

这些误区,很多人都踩过!

最后,耿红霞医生还揭穿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1,“我没有哮喘,不用防”。她表示,36%—56%的雷暴哮喘患儿以前都没诊断过哮喘,可能就因为有过敏性鼻炎就发作了。

误区2,“雨后空气清新,开窗通风好”。实际上,雷雨初期花粉浓度最高,开窗等于“引狼入室”。且城市雷雨后若闻到刺鼻的气味,那可不是泥土的芬芳,那是臭氧超标,需减少户外活动。

误区3,“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可缓解哮喘”。她解释,雷暴哮喘本质是气道阻塞,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抗组胺药仅辅助缓解鼻部症状。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