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何海洋
9月11日晚7时许,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金狮村渐入夜色。四川猕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猕猴桃种植园里,一盏盏红蓝色补光灯从翠绿藤蔓间渐次亮起,将整片园区映照得如梦似幻,宛如“夜光果园”。这并非灯光秀,而是企业为提升猕猴桃产量与品质采用的补光技术——眼下,这片园区正迎来首季采收。
“在四川种猕猴桃,光照一直是‘卡脖子’的难题。”公司负责人杨刚蹲在果园里,指着藤蔓间的补光灯说。四川阴雨天气多,尤其6-8月猕猴桃果实膨大期,常因阴雨导致日照不足,“果子见不到光,就长不大、甜度跟不上,往年亩产总差一截。”2018年从新西兰学成归来的杨刚,曾在国外见识过补光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他琢磨着:能不能把这项技术“搬”到四川的山地果园里?
初期试验并不顺利。“单是调整灯光参数,就改了十几次。”杨刚笑着说。经过反复摸索,他针对当地红心猕猴桃的生长特性,最终选定红蓝光谱补光灯——该光谱更贴近猕猴桃光合作用所需波段,既能有效补光,又能避免灼伤果实。“每天从日出到日落补光10小时,正好匹配猕猴桃夜间的养分积累节奏。”
如今,果园里已挂满果实: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红心猕猴桃结实饱满,果皮覆着细密绒毛,轻捏富有弹性。正在采收的工人说:“往年得仔细挑大果,今年随手一摘都沉甸甸的。”她随手称了一颗,显示213克,“这还算中等个头,大的能超过300克。”
杨刚现场切开一颗猕猴桃,果肉金黄、果心鲜红,汁水顺着切面滴落。“不仅个头大了,糖度也从原来的15-16度提升到18-19度,口感更甜润。”他拿出检测报告介绍,经补光种植的猕猴桃农药残留为零,维生素C含量较自然光种植的高出12%。
目前,该园区共种植50亩红心猕猴桃,其中20亩应用补光技术,较去年增产近30%。杨刚表示,已有全国25家企业及周边农户前来“取经”,未来计划将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果园,“让更多人靠‘科技种果’鼓起腰包。”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