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昊 段玉清 成都观察 杨柳
开通在即的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以下简称“17号线二期”)备受市民关注。运行时速多少?乘坐感受如何?……9月12日上午,几十名成都市民进行试乘,提前体验这条全长24.76公里的“闹市快线”。
为什么称为“闹市快线”?“线路起于机投桥站(不含),止于高洪站,共设18座车站,呈西南—东北走向,横穿武侯、金牛、青羊、成华等中心城区,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40公里,绝对是闹市中的快线。”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三公司航天路站区站区长刘沁和试乘市民代表们走进17号线二期省骨科医院站,不少市民一眼就认出了许多成都传统建筑元素:“这是传统的穿斗式建筑。”
刘沁介绍,17号线二期途经二仙桥、少城、建设路等富含“成都记忆”的区域,车站设计也与沿线站点文化相呼应,运用了大量承载成都记忆的历史建筑元素。
成都市民张建曾在15年前试乘成都地铁1号线,他此次再次参加试乘活动。张建注意到,车站内的导向系统和原来“不一样了”:导向标识不再悬挂于天花板,而是巧妙地“贴”在墙面或“站”在设备上,视觉体验更加整洁清晰;同时,车站新增的电子门匾显示屏和多媒体站台屏,可实时推送车站导引、末班车等信息。“这些导向标识很贴心,乘客从进站到乘车都能快速、清楚地找到方向。”
“来了,来了!”9时50分左右,一列“天府蓝”与“雪山白”双拼配色的列车稳稳停靠站台,市民代表纷纷走进车厢,感受140公里时速的风驰电掣。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三公司17号线运营事业部车辆运用车间副主任陈强介绍,17号线二期采用8节编组A型车,是目前成都地铁载客量最大的列车编组。
列车启动后,加速平稳而迅速。“这辆车又快又稳!”这是试乘市民的共同感受。“车辆搭载行业领先的“电制动到零”技术,停车冲击更小、精度更高,可实现减速精准控制。”陈强说,新车还通过增设设备减振措施、给车门加“缓冲垫”、升级隔音降噪材料等,有效降低运行噪声,“即使在高速行驶阶段,车厢内仍能保持舒适的环境。”
实现“又快又稳”,离不开项目的精细施工。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一中心业主代表刘文喜介绍,线路90%以上区域都在主城区,沿线建筑物密布、地下管线复杂,与既有线路多次交叉,需要高精度控制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
例如,建设团队引入盾构钢套筒始发技术和盾构砼箱体接收技术,使盾构机在始发和接收时更加稳定精准。
再如,在红星桥站35.8米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建设团队首次应用自动化钢支撑伺服系统,即在基坑支撑钢架上布设110个调控点,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基坑受力情况,保障安全稳定。
“闹市快线”将带来什么?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17号线二期将于本月开通,设有7座换乘站,将大幅提升中心城区市民的出行效率,为跨区通勤市民节省大量时间。同时,线路途经杜甫草堂、青羊宫、成都自然博物馆、建设巷、金沙博物馆等多个文旅景区(点),以及多个商业综合体,将为市民文化休闲和购物娱乐提供更多便利。值得一提的是,线路东北端连接龙潭总部经济城,西南端连接西部智谷,开通后将补强成都主城区既有地铁运营网络覆盖,为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