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彭瑀珩
9月15日,A股市场“东边不亮西边亮”。沪指在红绿盘间反复拉锯,最终收跌0.26%,报3860.5点,盘中最高触及3879.74点,但仍未能有效上攻3900点;而创业板指则依靠权重龙头宁德时代的强势拉动,以1.52%的涨幅领跑,收报3066.18点,深证成指也随之上涨0.63%。当日,两市超3300只个股下跌,仅少数权重标的与政策利好板块获利。
当天热点颇多轮动频繁,为何电风扇嗡嗡转?
解开这一疑问,需从周末的热点事件说起。周末三个重量级热点事件“撞车”——就像三个身形相当的“胖子”同时往一扇门里挤,结果只能是把门挤得满满当当,最后撑破。原本可能集中发力的资金,被拆解得七零八落。
第一个“胖子”是国家发布的新型储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近日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储能技术迭代、应用场景拓展的明确支持,让市场瞬间看到锂电、储能产业链的增量空间,吸引了一批盯着新能源成长逻辑的资金。
第二个“胖子”势头也猛:商务部自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此前国内模拟芯片市场长期依赖进口,反倾销调查意味着进口成本可能上升,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替代,那些布局模拟芯片设计、制造的企业,瞬间成了资金追逐的“香饽饽”,当天,半导体板块里多只模拟芯片个股涨停。
第三个“胖子”则带着“惯性重量”:上周五存储芯片大幅度涨价的热度还在延续。之前存储芯片因行业周期回暖、供需改善已经涨了一波,不少资金还抱着“趁势续涨”的预期,周末没有新的利空出来,这部分资金自然不愿轻易离场。
三个“胖子”各有各的魅力,本就缩量的资金被分流各自为战,又不约而同地整体高开低走,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原本可能集中流向沪指权重、推动3900点冲关的资金。
好在市场还有“定盘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大权重,在“挤门”的混乱里撑起了另外一片天。尤其是“宁王”亮瞎眼,作为创业板第一权重股,宁德时代全天成交额高达255.87亿元,稳居全市场首位,股价盘中摸至371.52元,刷新了2021年底以来的历史新高,最终A股收涨9.14%,报354.7元,H股也同步跟涨7.44%。这波上涨行情背后也有多重利好支撑,一方面,宁德时代将2026年要货指引上修至1100GWh,同比增幅达46%,直接拉满了市场对锂电需求的乐观预期;而临门一脚的关键助涨因素则是——摩根士丹利的“站台”。摩根认为,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的突破以及竞争对手的储能盈利困境,使其成为“行业最便宜的优质标的”。
市场整体来看,有涨也有跌,市场的另一面是部分板块的调整。贵金属板块表现疲软,晓程科技尾盘跌超5%,山东黄金收平,核心原因是美联储政策预期生变:特朗普预计美联储将“大幅降息”,而后国际现货黄金高位震荡,贵金属板块似乎都在等待“靴子落地”。消费领域也发生小插曲: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诺将部分产品的中央厨房加工改为门店现场加工,引发预制菜行业规范讨论。预制菜板块早盘冲高后回落。
尽管指数来回震荡,但从中长期看,A股向好的基础并未改变。当天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8月经济“稳”增长,其中8月,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等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同期沪深两市成交活跃,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正逐步显效。这些信号意味着,“科技+制造”主线的逻辑将更趋清晰,现在沪指冲击3900点、4000点所欠缺的,除了经济基本面有待进一步走好外,还在于资金从成长赛道向权重板块的适度再平衡,以及更多权重行业能出现像锂电、半导体这样的“政策+业绩”共振。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