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依托双国际机场和70多条国际航线的国际门户枢纽优势,众多成都及四川、中国特色农产品抢滩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挪威三文鱼、泰国榴莲等国外优质农产品,纷纷取道四川,立足成都,走进中国市场,彰显着成都“买全球、卖全球”的实力和热度,满足着“好吃嘴”们的味蕾。
那么,这些国内外优质农产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们为什么会选择成都作为其主要集散地?即日起,四川在线记者带你陆续揭秘,敬请关注。
四川在线记者 文铭权
9月9日一大早,在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金叶子菌业”门市,曾德钦、张思思等10多位分拣工便对刚刚从湖北采购回来的一批“统货”进行分拣。“去年我们实现销售量500吨。”该菌业负责人麦耀瑜说。
谁能想到,这个常住人口仅2万多的农业乡镇,竟是全国最大的羊肚菌集散交易中心。像“金叶子菌业”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羊肚菌经销商,在该镇约有600家,还有6家物流公司蹲点提供航空物流服务。
四川在线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证实,全国90%以上的羊肚菌产品在赵家镇集散交易,去年实现交易额80亿元,同时出口瑞士、法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产量不到全国一成,
为什么能成为集散地?
“赵家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肚菌集散交易中心,历经十年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食用菌设施栽培与健康产品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炳成说。
2012年,时任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的甘炳成,带领团队在赵家镇平水桥村试种,在全国率先实现羊肚菌人工商业化栽培。次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金堂县启动“院县共建合作项目”,建立食用菌高效栽培示范基地500亩。
“在这之前,全国仅有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有少量野生羊肚菌供应。”甘炳成说,金堂成功实现羊肚菌人工商业化栽培后,“青藏源”“品高”等国内羊肚菌经销商蜂拥而至。
“他们推着磅秤,到种植地里抢购。市场供不应求,收购价有时候一日数涨。”当地最早种植羊肚菌的农户石代勇说。
2019年,赵家镇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辐射全国的羊肚菌集散交易中心形成,羊肚菌产业由单一种植转型为产、供、销一体化。
记者从中国食用菌协会羊肚菌产业分会了解到,2024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约为40万亩。其中,金堂县种植面积2万多亩,种植规模和产量均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一。
产量不到全国一成,却能聚集全国九成以上的产能在此交易。金堂县赵家镇凭什么?
“品牌、产量、品质,是市场选择的主要权重指数。”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唐杰认为,这是由于金堂在中国羊肚菌产业发展中所处“龙头地位”所决定的。
“金堂是中国羊肚菌人工商业化栽培发源地、菌种种源地、人才输出地和产品交易地。”唐杰说,特别是在2017年、2018年,“金堂羊肚菌”分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羊肚菌产业中唯一获得“双认证”的产区,品牌“标杆”影响力大。这些综合优势是目前其它地方不具备的。
为什么舍近求远来“集合”?
这里有“独门绝技”
就在前几天,“阿宝羊肚菌”又从云南收购到数吨羊肚菌。“当某地达到一定收购规模后,我会组织车辆运回赵家镇。接到客户订单后,再通过航空物流发货。”该菌业负责人李玉宝说。
李玉宝是云南丽江人,其收购市场和销售市场均主要在云南。为何不在云南就地实现买卖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李玉宝解释,收购商收到的羊肚菌产品,均为良莠不齐的“统货”,必须通过专业分拣、分层定级后科学储存,收到订单后才完成销售。
“全镇有上千名能熟练掌握羊肚菌分层定级的核心技术工,这是国内目前其他产地都不具备的。”金堂县食用菌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张涛说,经过多年的培育,金堂全国羊肚菌集散交易市场已相当完善。不但烤房、冻库、物流等产业配套设施设备齐全,更有通达全国的销售体系。
李玉宝讲,他曾接到一批紧急出口北欧的订单,对方对羊肚菌尺寸大小要求是2—4厘米,后经众多经销商通力协作才最终完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已运行多年的金堂县全国羊肚菌集散交易中心,正在进行迭代升级。
今年5月投用的天府菌都交易中心,是西南首个食用菌现代化综合交易平台,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其中仓储冻库建筑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多功能展示展销场地达到0.8万平方米。新建3条羊肚菌自动化分拣线,即食羊肚菌食品加工厂一座。
据天府菌都交易中心运管方负责人张洲介绍,该中心将强化羊肚菌品牌推广,加大调味品、保健食品、预制菜等方面研发和精深加工力度。届时从各地运回的产品,将作为深度开发原料,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体系,打造“中国菌业中心”。
产业“群雄逐鹿”,
“领头羊”当如何?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成都农博会上,成都(金堂)国际羊肚菌大会共吸引12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现场签约,采购金额8亿元。
成都(金堂)国际羊肚菌大会采购签约。
但金堂县作为全国羊肚菌集散交易中心的“江湖”地位,正面临巨大挑战。
今年2月,巴中市通江县种植的羊肚菌新品种“川六妹4号”,亩产达到899.5公斤,创出川内羊肚菌产量新高。但在山东莘县,冬暖式大棚中种植的羊肚菌,前年平均亩产即达到1174公斤,最高单产达到1500公斤。
不单是亩产量,在种植规模上,金堂也迎来强劲对手:湖北省襄阳市去年羊肚菌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肚菌产区。今年,该市种植面积有望达到5万亩。
再看全省。记者从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的《2024-2025年度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获悉,2024年,四川种植面积达6万亩,约占全国比重14.79%,仍是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最大。但过去“一骑绝尘”的优势不再:紧随其后的河南、湖北两省,种植面积已分别达到5万亩、4.8万亩,追赶势头强劲。
“尽管金堂及四川羊肚菌品质佳、市场认可度高,可种植规模优势一旦丢失,可能导致市场‘话语权’降低。”唐杰说,国内一些主产区达到一定规模后,势必会培育自有集散交易市场,加快品牌打造,进而导致国内市场分化可能。
面对挑战,金堂乃至四川羊肚菌产业该如何应对?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甘炳成认为,应加快科技赋能,以保持其科技领先地位。他建议,应大力推广工厂化、智能化立体栽培,转变过去一年种植一次为一年可达6—8次的“周年化出菌”,从而大幅提升产量,提高种植利润。
唐杰认为,四川羊肚菌产业发展格局,应“跳”出金堂、立足成都、放眼全川。他建议,成都市应将金堂羊肚菌作为“天府源”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力争发展东部新区、大邑县等数个成都平原地区规模上万亩的种植区县。全省可扶持壮大通江县、青川县等秦巴山区既有规模种植县,成为全省产业重要支撑。
“甘孜、阿坝、凉山等高原地区也特别适合羊肚菌种植,因气候因素品质更佳、产量更高。”唐杰说。
甘炳成建议,金堂羊肚菌应在已有出口的基础上,加快“走出去”,争取成为中国羊肚菌出口的“主开关”。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