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火锅底料、米花糖、香辣花生米……9月16日下午,在成都市新津区天府创智湾,吕泽松提着一大包各式零食和调料,快步走进新津健康绿色食品联合检验实验室(下称“实验室”)。作为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近几个月来,他每日都要忙着外出取样。
“这些样品来自新津区内多家小微食品企业。它们通过‘共享’实验室,就能完成产品生产、出厂过程中所需的质量检测。”吕泽松一边将样品送入检测区域,一边介绍。接样登记后,检测人员于文娟拆开包装,对样品进行处理、分析,“今天主要对这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两三天后,企业便能拿到检测报告。”
环视四周,记者看到,总面积59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内,不仅有多种实验器材,还有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等30多台(套)高精度设备,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专业检测。
“区内28家小微食品企业可在此实现检测场地、人员、设备乃至知识服务的共享。”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苏明介绍,目前,这些企业不需投入建设实验室,也无需聘用专职检测人员,每年支付两三万元即可享受300次以内的免费检测服务。“实验室还通过建立交流群、定期组织培训等,为企业提供多项增值服务。”
为何要建这个实验室?
作为成都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新津区已聚集希望、中粮、华润怡宝等绿色食品企业100余家,形成集“研发、种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新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在走访相关企业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少绿色食品小微企业存在实验室技术水平有限、检测项目覆盖不全等问题,“于是,产生了建立共享实验室的想法。”
从想法提出到揭牌运行,项目快速推进。在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新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快速对接具备多项资质的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由其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实验室的具体建设和运营。今年3月,实验室揭牌成立运行。
几个月来,企业明显感受到变化。成都市川雄食品有限公司几个月来共在共享实验室检测了91批次产品,总经理邱峰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建实验室,算上检验人员、仪器设备、检测耗材等方面的投入,一年下来综合成本不低于10万元。”
四川九和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品控经理万花目前已送检170多批次,“检测效率和质量远超以往,原有检测人员转型去做更重要的质控工作,成本降了,质量提升了”。
截至9月16日,共享实验室已为新津区28家食品企业进行了1396批次产品出厂检验,覆盖13个产品类别。新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共建共享模式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检验检测的难题。未来,还将继续推广这一模式。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