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大道绿化项目施工现场,曾经堆积如山的渣土已不见踪影。“现在每一车渣土的来源、去向和重量,都实时上传到智慧监管平台。”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综合执法队员一边操作手机APP展示实时数据,一边介绍。
这样的改观要从一次巡查说起。成都市龙泉驿区纪检干部来到大面街道开展例行巡查。转过村道路口,一片10余亩的农田里,黑褐色的渣土突兀地裸露着,与周边金黄的油菜花田形成对比。调查发现,大面街道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原主任李某某利用其职务影响力,通过内部渠道掌握街道尚未规划使用的边角地块、待开发区域及临时闲置土地信息,私下透露给渣土商人,将这些闲置空地协调给渣土商人作为非法倾倒场地。这些地块大多位置隐蔽、监管薄弱,李某某违规行为长期未被纳入日常监管视野。
据了解,2015年至2023年期间,李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在建渣处置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受钱款300余万元。最终,李某某被开除公职,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四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
以此案为突破口,成都将建筑垃圾治理纳入集中整治一体推进,从重点对象、关键环节、行业系统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我们对2017年以来的600余条涉渣问题线索和信访举报开展复盘清查,重点关注群众长期反映且未解决问题,确保快查快结、查深查透、处置到位。”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排查建渣领域问题线索75条,立案75件119人。
成都市委组织11家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成都市深入推进建筑垃圾系统治理工作两年攻坚行动方案》。这份文件明确8项重点攻坚任务,细化了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同步出台的49份行业规范管理配套文件,使建渣管理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目前,全市已建成12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年处理能力突破1700万吨。通过先进技术,建筑垃圾被转化为各类绿色建材,已广泛应用于多类场景,让“公园城市、幸福成都”焕发出新的绿色活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