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昊
近日,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推广案例共29项,供各地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其中,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简称: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探索的“跨洲际亚蓉欧大通道国际联运新机制”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围。
该案例主要涉及贸易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要素自由流动、开放通道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五方面内容,“跨洲际亚蓉欧大通道国际联运新机制”案例属于开放通道建设内容。
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东南亚至欧洲货物运输多依赖海运,存在全程运输时间长、运抵欧洲内陆城市成本高等问题。该机制通过构建“枢纽+ 枢纽”合作、“枢纽+通道”协同、“枢纽+服务”集成创新,推动跨洲际物流运输变革,打造内陆港跨洲际中转运输“新样板”。
在“枢纽+枢纽”合作层面,联合昆明自贸区打造高效双向集结机制。一方面,将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延伸至成都,形成“澜湄蓉快线”,万象至成都运输时间最快压缩至60小时,实现跨境货运班列“客车化”开行;另一方面,创新开行“蓉欧速达”全程时刻表班列,成都至波兰罗兹班列每周固定往返,11天内可抵达欧洲,欧洲至成都12天内可达。二者有机融合形成的“澜湄蓉欧快线”,将东南亚与欧洲间铁路直达物流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较海运压缩一半以上。
“枢纽+通道”协同方面,通过“路地”合作,打通物流信息交互堵点,实现 “澜湄蓉”班列在途、在站各环节信息共享,整合多方资源保障班列精准组织;成都国际班列运营平台推出“澜湄蓉欧”“越桂蓉欧”快线等亚蓉欧国际班列一站式订舱服务,实现业务办理、一票制结算、一舱全程受理;依托“智慧陆港”,推动海关、班列、场站200余项数据交互,实现铁路快通、卡口云分流等智慧化管理。
在“枢纽+服务”优化上,该片区率先签发“东南亚-昆明-成都-欧洲”跨洲际多式联运“一单制”,以“一单到底”模式串联跨境运输各环节;推出定制化金融方案,实现中老班列运输货物信用证结算;整合空港、铁路港等资源,签发孟加拉经成都至欧洲空铁联运“一单制”,打通“空中丝绸之路”与中欧班列联通通道。
该机制实施以来,跨洲际铁路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东南亚至欧洲铁路快速直达,最快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较传统“陆海联运”周期提速65%;运输经济成本明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每40尺箱可节约1000美元以上,满足企业对供应链精益化、稳定化管理的要求;围绕跨洲际联运单证一体化、物权化、金融化,持续拓展“一单制”运输方式、融资服务 、应用国别,提升“一单制”新模式的国际认可度。
下一步,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合作机制,争取更多资源支持,确保联运模式稳定运行;同时深化运贸一体拓展,依托“澜湄蓉欧快线”发展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打造特色冷链品牌,持续推动国际班列扩量提质,为跨洲际物流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