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宁蕖
9月15日,白玉县章都乡金龙村,村民切努一大早就到村里的梅花鹿养殖场上班。“这90多头梅花鹿,可是我们全村人的宝贝。”切努告诉记者,自己在养殖场务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加上养殖场的分红、种植饲草的收益,每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不只我一家,村里人都靠这个养殖场增收。”
这座养殖场,是成都市武侯区等对口帮扶单位的援建项目之一。金龙村平均海拔3700米,以往村民的收入主要靠销售野生菌类,但因为野生菌产量不稳定,当地又缺少加工厂、只能卖初级产品,村民收入难以提高。
增收路该怎么走?对口帮扶的驻村工作队与金龙村村“两委”调查讨论后,瞄准了水质优良、草场丰美等环境优势,决定发展梅花鹿养殖。统筹成都市武侯区援建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2021年,金龙村梅花鹿养殖场建成,首批54头梅花鹿入住。
起初,养殖场主要销售鹿茸、鹿血等。“虽然有一定收益,但初级产品利润微薄,价格也容易受市场影响。”金龙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张钊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驻村工作队决定“再多想想办法”。
2023年,驻村工作队联系到一家酒厂,开发出了鹿茸酒、鹿茸血酒两款产品,并通过消费帮扶渠道打开销路。
但驻村工作队依然觉得不够。张钊解释,因为这两款酒产量不大,也没有价格优势,难以成为稳定的增收来源。
还能不能卖点别的?网红公路“甘白路”的兴起,让大家打开新思路,能否利用地处“甘白路”沿线的优势,一边卖产品,一边“卖体验”?
几经商议,一个整合多方资金的生态农庄建成。农庄中设有“亲子鹿园”,游客可以亲手投喂、合影打卡;定期举办的“鹿文化节”设计了民族歌舞、鹿茸辨识大赛、绘画比赛等活动,不仅带火了当地农家乐,也让鹿茸片、鹿茸酒等产品名气远播。
“今年,我们的鹿血酒等产品产值预估在40万元左右,生态农庄还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张钊告诉记者,接下来,驻村工作队还会进一步发挥金龙村的生态优势,擦亮有机、生态品牌,进一步提高附加值。
虽然不懂“有机”“生态”这些生词,但切努心里也有自己的远景规划,“今年梅花鹿养殖的规模扩大了,等州上的专家来了,我要多请教下养殖技术,饲草也要再多种一点,来年好多卖钱。”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