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9月17日,四川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这已是四川连续3天发布暴雨预警。9月是我省汛期的最后一个月,一般情况下,9月降雨较7、8月的主汛期往往要偏少。但今年进入9月以来,我省已迎来多轮降雨天气过程,且强度偏强。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强降雨浇灭了“秋老虎”,带来了凉爽的天气,但也给各地的防汛工作,特别是水库的防汛减灾带来很大压力。当前,全省水库面临防汛和汛末蓄水的双重挑战,如何从容应对?
华西秋雨来得早、来得猛
老旧、病险水库防汛压力增大
自8月下旬以来,受强降雨影响,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启动4次四级防汛应急响应。而去年的8月和9月,两个月时间里,我省仅启动了1次四级防汛应急响应。
这是什么原因?
“今年华西秋雨来得早还来得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气象部门监测,华西秋雨已于8月21日到访四川,比常年明显偏早了16天。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华西秋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阴雨绵绵。这种天气,给水库防汛带来的压力最为明显。
为什么这样说?这要从我省水库的一个突出特点说起。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复杂,河流纵横,水库数量多、分布广。据统计,全省拥有各类水库8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超过170座,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多重任务。但同时,全省80%以上的水库修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其中小型水库占98%、土石坝占88%,标准低、隐患多、运行多年。总结起来就是,四川的老旧水库、病险水库较多,这给水库防汛带来不小压力。
以土石坝水库为例,连续降雨不仅会让水库水位上升,也会使坝体被水长时间浸泡,土料饱和软化、强度骤降,同时内部渗透水流加剧,极易引发坝坡失稳滑坡或内部渗透破坏,直接威胁大坝结构安全。
另一方面,华西秋雨也并不总是温柔的细雨。前段时间,广元、成都等地出现暴雨,就导致了洪水和内涝灾害。这种强降雨更容易导致入库水量短时间内陡增,部分水库水位迅速逼近甚至超过汛期限制水位,严重影响水库运行安全。
“当前,汛期虽接近尾声,但防汛任务依然繁重。”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我省汛期为5—9月,但考虑到今年秋雨强度偏强,汛末的汛情仍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积极应对每一轮降雨过程。
全省水库严阵以待
汛末蓄水工作即将拉开大幕
不过,秋雨连绵也并非全是挑战。对于四川而言,9月的降雨其实也是一种“机遇”。
原因在于,今年入汛以来,四川气候呈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特点。特别是7月底至8月初的那段时间,我省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水利工程用水量消耗大,给后期蓄水保供带来一定压力。
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冬春易旱,水库能否在汛末蓄足水,直接关系到今冬明春的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每年的9月中下旬,我省都要部署水库蓄水保水工作;当前的降水,正好为汛末蓄水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记者从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获悉,截至9月17日8时,受本轮降雨和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省内的瀑布沟水库、黑龙滩水库、升钟水库等大中型水库蓄水量都在增加。
而从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情况来看,截至9月12日,全省水利工程蓄水量达到85.71亿立方米,较8月底增加了3.08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增加了2.22亿立方米,小型水库增加0.4亿立方米,山坪塘、石河堰等微型水利工程增加0.46亿立方米。
对于近期的新一轮降雨天气过程,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也提醒,蓄水不足区域及灌区管理单位(水库)要科学研判,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增加蓄水量。
据了解,省水利厅即将印发加强水利工程汛末蓄水的工作通知,督促水利水库、电站水库等按照“一库一策”要求开展汛末蓄水工作。目前,全省8000多座水库正严阵以待,在迎战汛情的同时,一场汛末蓄水的大幕也即将拉开。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