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尹梦奇 郝飞
“‘十四五’以来,我们紧扣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致力于把民生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不仅解决了‘有没有’的基础性问题,更全力追求‘好不好’的更高标准。”9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勇说。
民生涵盖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养老就医等方方面面,关系着人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黄勇用“三个更加注重”介绍了四川民生工作的举措与成效。
公共服务从聚焦“全面覆盖”到更加注重“优化供给”。“十四五”期间,四川以公共服务标准化促进均等化,两次修订四川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提高了农村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等项目服务标准,新增了义务教育免费提供作业本等服务项目。
基础设施从聚焦“补齐短板”到更加注重“便利可及”。四川聚焦养老、托育、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省养老服务中心、省妇女儿童中心、四川天府新区香山中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为破解家长“带娃”难题,四川将托幼一体化工作纳入全省30件民生实事,依靠公办幼儿园改扩建一批托班,就近就便提供托育服务。
民生保障从聚焦“完成指标”到更加注重“温暖人心”。截至目前,“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9项约束性指标已全部完成,提前实现规划目标。推进民生工作,四川更注重提升民生服务温度,重点关注失能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例如,开展了失能老人“健康敲门行动”,为居家失能老人免费提供上门健康服务累计250余万人次。
黄勇介绍,下一步,四川将主动适应人口变化新趋势,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紧扣老百姓对民生“更高品质、更具个性”的新期待,加快完善服务标准体系,精准回应群众在养老、托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关切。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