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严佳敏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如何帮助患者家属缓解照护压力、解决日常照顾中的实际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走访成飞医院神经内科,邀请科室主任宋晓玲,一同打开她携带的 “阿尔茨海默病照护健康包”,揭秘其中四款能帮助患者及家属的实用好物。
“对患者家属来说,照护过程中最担心的就是细节疏漏,比如漏服、错服药物、患者走失,这些看似小事,却可能引发大问题。”宋晓玲主任一边打开健康包,一边解释,“我包里的这些东西,都是从临床照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好物’,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家属们很容易上手。”
好物1:分装药盒
把“漏服误服”挡在门外
率先从健康包里拿出来的,是一个分区明确的分装药盒。“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且部分药物对服用时间有严格要求,比如饭前、饭后或随餐或者是睡前。这个药盒由家属统一管理,每一格都提前装好对应时间段的药物,还能在盒身标注具体用法,避免漏服、误服的风险。”她特别强调,药物服用的规律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分装药盒虽小,却是保障用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好物2:手环或便签条
给患者加一道“安全锁”
紧接着,宋晓玲主任拿出了一个醒目的黄手环,展开手环上附带的信息条,“手环戴在患者手腕上,既轻便又不易脱落。一旦患者不慎走失,路人看到这个标志性的黄手环,就能快速联系到家属,大大提高找回效率。”
宋晓玲主任还给出“平替”方案——“也可以把写有联系方式的小卡片放进患者随身口袋,或者定制一个挂在脖子上的名片式挂牌,核心是让患者随身带‘信息’,确保走失后能被顺利联系。”当然,定位手表也是更好更方便的平替方案。
好物3:照护记录本
让复诊沟通更“精准”
“很多家属复诊时会说‘患者最近状态不好’,但具体怎么不好、什么时候出现的异常,却记不太清,这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宋晓玲主任从包里拿出一个照护记录本。
“家属只需用简单的文字,记录患者日常出现的异常行为,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具体表现,比如是否有情绪波动、行为异常、饮食睡眠变化等。复诊时把本子带给医生,医生就能直观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更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案,解决家属在照护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宋晓玲主任说,记录本相当于患者的“病情档案”,能让治疗和照护更有针对性。
好物4:拼图卡
在家就能做“认知训练”
最后,宋晓玲主任从健康包里取出色彩鲜艳的拼图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会逐渐下降,适当的认知训练能延缓这一过程。”认知训练也是阿尔茨海默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不仅仅限于拼图,手指操、八段锦,还有棋牌游戏等都能起着“动脑用脑,保护大脑,延缓疾病发展”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的照护是‘持久战’,家属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四款好物虽简单,却能帮助解决照护中的一些痛点。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让更多家属了解这些实用工具,减轻照护压力,也让患者能在更安全、更有爱的环境中生活。”宋晓玲主任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