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闲置资源“腾笼换鸟” 这里的老工厂迎来新管家丨县域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5-09-23 18:33:55

四川在线记者 徐浩煊

塑胶原料改性加工、精密注塑成型、SMT集成线路贴片、电子成品组装......9月22日,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四川精研高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精研高塑”)车间内,伴随着20条塑胶改性新材料生产线高速运转,一件件蓝牙耳机走下生产线,即将发往广东。

“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但你肯定想不到,我们3月才投产。”谈及企业的落地生产,公司副总经理郑超给记者理了条时间线:1月落地签约、2月启动厂房改造、3月开始试生产,其中从厂房改造到第一件塑料制品下线,仅用时39天。

从项目蓝图到产品下线为啥这么快?郑超说,答案藏在两座标准化厂房里。

在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服务中心主任张越的手机中,记者看到了两张拍摄于2024年下半年的照片。“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去年这个时候还是地砖两头翘、杂草齐腰高。”张越解释,公司所在的地块其实有着20年的厂龄,曾入驻过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几家企业先后歇业,厂房办公楼也长期闲置。”

闲置的厂房让刚落户南部县的郑超看到“机会”。“在项目落地洽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同步寻找合适的建厂地点。了解到政府也想盘活这些闲置厂房,一拍即合。”郑超说。

为何愿意“接手”?郑超算了笔经济账:2万平方米的厂房,从建设到装修完成,大约需要耗费5000万元;修建一栋6层办公楼,需要耗费接近1000万元;加上时间成本,最快也要项目签约1年后才能启动试生产。

目前公司以租赁形式入驻,仅需要支出1000余万元的翻新成本,每年的租金也只有不到60万元。“节约下来的建设成本,我们计划用在生产线投资上。”郑超表示,随着更多贴片线、组装线的引入,企业明年的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

“企业的用料需求非常大,像是化工、电子元器件等上游企业,以及电子智能组装等下游企业,都在谋求合作落地。”张越表示,龙头企业的顺利落地,也为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打开了“以商招商”新局面。10余家上下游企业陆续入驻,正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有装上“新引擎”的“老厂房”,亦有迎来“新主人”的“沉睡土地”。

在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河东片区,四川永盛禾黄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的2条菜籽油灌装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预计10月份启动上市销售。

“这里曾经是一个食品厂,但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低效时间长达10年。”张越解释,作为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业的一类工业用地,企业所在的46亩的地块,是该片区的“稀缺资源”。在土地和厂房资产长期低效的情况下,经开区管委会会同农商银行配合县人民法院启动对该资产进行法拍,为低效土地寻找“新掌门人”。

“我们公司有着多年的食品加工机械的制造经验,竞拍下这一地块后,2月进场、5月份就开始生产。”四川永盛禾黄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赟介绍,企业的高效投产,离不开当地从“拍地”到“下发许可证”期间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得益于引进的全自动菜籽油生产线和粮食烘干、加工、储存全产业链,公司全面投产后将填补南部县在粮油深加工领域的空白。

“闲置厂房‘腾笼换鸟’,不仅让沉睡资源变为发展资本,也为招商引资来的新项目,减轻落地负担。”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祝雄跃介绍,经过前期摸排,当地已累计腾出厂房约13万平方米,为新招引33户企业顺利入驻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