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严佳敏
9月23日,秋分节气如约而至。随着气温逐渐转凉,空气里的干燥感愈发明显,季节交替之际,感冒、咽喉不适、皮肤干痒等问题容易“找上门”。想要平稳应对这段特殊时期,科学的养生调理必不可少。川观新闻特别邀请到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金沈蓉,通过她日常随身携带的 “养生包”,拆解简单实用的秋分养生妙招,帮你轻松避开养生误区。
首先是一条轻薄丝巾。别小看它的作用,入秋后早晚寒风渐起,寒风容易“钻”进身体,颈后大椎穴和咽喉部是最容易受凉的“薄弱环节”。金沈蓉说,出门前把丝巾轻轻围在颈部,就能护住两个关键部位,挡住寒风侵袭,起到保暖防护的作用。
第二样是补水喷雾。秋燥明显,皮肤易变干。金沈蓉习惯随身携带一瓶补水喷雾,感觉皮肤干燥时,拿出来对着干燥的部位喷一喷,能给皮肤补充水分,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感,让皮肤保持水润。
第三样是艾草暖宝宝。把艾草暖宝宝贴在腰部、颈部这些容易受凉的地方,通过温和的热力驱散寒气,护住身体阳气,就能减少寒冷侵入带来的不适。
除了这些外用好物,金沈蓉的包里还常备4味中药,针对秋日常见的不适,随时泡水喝能起到调理作用。第一味是麦冬,能养阴生津,缓解秋季常见的口干舌燥;第二味是陈皮,经过一个夏天,大家吃了不少冷饮、凉菜,对脾胃损伤较大,陈皮能健脾胃、行气;第三味是山楂,能助消化、开胃;第四味是黄芪,能补益肺气,泡水喝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降低感冒的几率。
结合临床经验,金沈蓉特别提醒,秋天天气凉快但风大干燥,门诊里感冒、口干舌燥、食欲不振、浑身没劲的患者明显多了起来,尤其是体质弱、对季节变化适应能力差的人。她建议从四个方面做好养生,减少秋季不适——应对干燥时,既要做好滋阴润燥,也要兼顾补肺气、健脾胃;保暖方面,秋天天气忽冷忽热,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衣物,避免受凉感冒;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作息则要规律,坚持早睡早起,千万别熬夜。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