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宜宾观察 侯晓梅
“来了来了!”9月23日上午,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大田湾村1组,看见印有“城乡直通车”字样的小货车停在院门口,村民何德平激动地站起来,拖着残疾的左腿迎上前。院子里,堆着早上刚采摘的一堆冬瓜,有白皮的、青皮的,挨个有序摆放。
“城乡直通车” 收购员庞森和搭档跳下车来,手脚麻利地分类、称重、装车,除了个头特别小和瓜身损坏的几个瓜,其余全被收购。“白冬瓜0.25元一斤、有392斤,青冬瓜0.3元一斤、有178斤,共151元。”记完账,当场点钱交付。
攥着钞票的何德平笑得合不拢嘴。他行动不便,就在院前屋后种些应季蔬菜,冬瓜一年就收成七八百斤,可这土生土长的农家菜吃不完也卖不起价,往年要么送人,要么喂牲畜,实在不行就等它烂在地里。现在,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直通车太巴适了!”
“城乡直通车”不只是一辆车,而是兴文县新开通的农产品进城专线。
兴文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山地占了七成,农产品运输成本高,当地农户多种植玉米、土豆和应季蔬菜水果,形态单一且同质化,拖出去卖、菜钱可能刚够车费;而兴文本地的食品企业、校园餐对农产品有着较大需求,仅城区大型超市每年就需1.27万吨蔬果,但本地采购率不足10%。
一方难卖,一方要买,如何打通?今年5月,县供销社牵头,联合县内供应链企业成立专业运营公司,配备冷链运输车和质检团队,采用“固定路线+订单服务”模式,定时定点进村入户收购应季蔬菜和农副产品,助力山货进城、农民增收。
“我们今天主要跑古宋镇的6个村。”在乡村道路上,庞森一边娴熟地开着小货车,一边和记者聊。他说,直通车固定每周二、三、四进村,并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和镇、村工作群公布收购清单,包括蔬菜品类、价格、规格以及直通车收购时间和线路,方便大家提前准备。如果菜多或村民行动不便,像何德平这样的情况,还会入户收购。
说话间,直通车来到了金鸡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们已经带着自家蔬菜在这里等候。三轮车、背篼里装着血皮菜、南瓜尖、红苕尖、老南瓜等新鲜蔬菜,品类丰富,菜叶上还带着露珠。
看到车来,村支部副书记丁星刚招呼村民:“把菜分小捆绑,品相好才好卖!”说着,他弯腰从背篼里拿出一把血皮菜,整理捆扎后,放入准备好的干净口袋。
金鸡山村的蔬菜品类比较丰富,直通车来收过几次,丁星刚已有经验。他说,直通车收购虽接地气,但对菜品品质和卖相也有一定讲究,“品相好、新鲜的更好卖,像吊冬瓜,就比地冬瓜贵5毛。”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应季蔬菜,搭上 “城乡直通车” 后去了哪里?在兴文县汇万佳超市生鲜区,“城乡直通车·本地农家菜” 专柜格外醒目,麒麟苗族乡的血皮菜、南瓜尖,僰王山镇的青豇豆、茄子空心菜等新鲜时蔬整齐摆放,吸引众多市民选购。
“县城有16家超市设置了这种专柜,本地菜采购比例提高10%以上。”兴文县供销联社综合业务股股长周伟介绍,几个月来,通过“城乡直通车”已累计收购、销售本地蔬菜300余吨,全县2000多家农户实现销售收入近700万元。
除了直供县城超市,直通车蔬菜还向本地食堂、医院,以及宜宾、泸州、毕节等周边城市市场延展。要进入更大市场,品质和卖相是“第一道门槛”。周伟说,前不久供销社才组织全县规模化的种植户,就种植技术和大型超市的菜品采购标准,开展集中培训,“让更多本地农家菜,干净漂亮地走出去。”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