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徐中成
夹金山下,汽车一驶入阿坝州小金县沃日河谷,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淡淡的苹果香。
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沃日镇吉祥广场,早已摆满一筐筐刚采摘下来的苹果,有青的有红的,特别扯人眼球。当地干部群众和远道而来的游客载歌载舞迎丰收,共同欢度小金苹果采摘季活动。
最让人期待的是一年一度的小金苹果“果王”评选。当一个个嘉绒姑娘端上一盘盘不同品种的苹果时,由农业专家和美食达人组成的评审团,拿着克称、测糖仪、水果硬度测量仪等专业设备现场检测,并根据果品的色泽、大小、硬度、含糖量、口感、肉质等指标进行点评打分,最终评选出小金苹果“果王”。
沃日镇是小金苹果的核心产区,3500亩苹果地种有32个品种,苹果年产量约12000吨。从2016年开始,每年评选的小金苹果“果王”桂冠大多由木栏村村民摘得,偶尔被邻近的达维、宅垄等乡镇村民获得。
今年小金苹果“果王”是谁?
经过一轮轮激烈较量和专业评选,当主持人宣布,获得第一名的是沃日镇官寨村村民黄代荣时,现场一阵喝彩声和掌声,这也是官寨村首次拿到“果王”荣誉。站上领奖台,身着嘉绒盛装的52岁黄代荣有些激动,他也不忘分享经验:“不打农药,不套袋,做好修枝梳果管理,施肥用草原上买来的牛羊粪,苹果品质就能好。”
记者追踪采访得知,黄代荣18岁继承父业,一门心思种苹果,别人喊他搞民宿他也不干。他家房子距苹果地不到10分钟路程,他每天都要去地里看好几次。4亩苹果地,他种了金冠、糖心红富士、黄金纳维斯、瑞雪4个品种,每年能产5万多斤苹果。
最令黄代荣自豪的是,他家最老的一株苹果树,是金冠苹果,已经长了30多年,每年能产700多斤苹果。“今年拿到的‘果王’荣誉,就是靠金冠苹果挣来的。”
连续4年蝉联“果王”称号的木栏村村民谢祖良,今年却栽了跟头。今年是苹果小年,花期阴雨天气多,疏花过多蜜蜂不授粉,导致他家苹果减产70%左右。“今年管理时大意了,明年从头再来,静下心种苹果,好好把品质提上去。”
今年获得第二名的是阿坝州善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拿到的是小金“最美苹果”荣誉。这个2022年落户小镇的公司已经投资建成2个苹果基地。“今年5月,我们的果园就通过了成都海关的备案,经过一系列检测验收,今后就能直接出口了。”公司相关负责人李雁飞还带来另一个好消息。
“‘果王’之争,其实争的是果树栽种理念和管理技术。”沃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熊强说,苹果三分栽培,七分管理。从2015年开始,小金县委县政府就着力在沃日镇实施苹果提质增效和更新换代项目。“通过专家手把手技术培训,很多村民不仅掌握了苹果管理技术,还引进了很多新品种进行试种培育。”
更好的消息传来。目前,小金已与成都一家公司签下350万斤苹果订单,今年将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预计实现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
“果王”评选结束,沃日镇一场乡村果径田园跑步赛又拉开帷幕,村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台竞技、相互比拼,跑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