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吴枫
招式名称:移形换位
招式拆解:在新能源专用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效应明显,少数老牌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壹为汽车在原有产业危机中警觉,从专注做新能源环卫车底盘果断向整车转型,打出技术、市场、出海“三组拳”,获得认可,上半年,业务量同比增长1倍。
洗扫车、洒水车、垃圾车、养护车……9月20日,在成都郫都区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壹为汽车)新能源创新中心,各式各样的新能源环卫车整齐地摆放在车间外面的停车坪上,整装待发即将交付。
作为新能源专用车行业、特别是环卫领域的新势力,壹为汽车今年上半年销售交付700台,业务量同比增长1倍。上半年,全国新能源环卫车销量6700多辆,同比增长70%。壹为汽车增速跑赢了大环境。
成绩尤为珍贵。要知道,在新能源专用车行业,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头部效应明显。盈峰环境在新能源环卫装备领域的市占率常年位列榜首 ,与宇通重工、徐工和福龙马等占据市场“半壁江山”。而今年上半年环卫车销量前十的企业中,仍有2家销量下滑,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如何能在“你抢我夺”的市场里存活,并保持昂扬发展的态势?壹为汽车反内卷的答案是:转型破困局。
转型破困局
从底盘供应商迈向整车一体化
“我们感受到危机的气息,首先来自客户。”副总经理王浚源回忆,2022年前,公司八成收入来自新能源专用车底盘业务,年营收1.3亿元。“全国2000家下游改装企业中,有30多家头部企业皆是壹为汽车的客户。”
然而,市场和政策驱动行业发生变革,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成为趋势,底盘、上装之间的割裂度加大,缺乏技术研发能力的下游改装企业举步维艰,据王浚源观察,80%以上的改装企业出现产线停滞。
持续收缩的下游客户,让壹为汽车警觉:传统的生产模式只会让企业发展之路越来越窄。
2022年,创始团队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关键的战略调整:从专注做底盘向整车转型,提出新能源专用车“底盘上装一体化设计和制造”理念。
转型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虽然壹为成立时间短,但技术研发积累却不弱。公司创始人李红朋曾在原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设计师,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深耕20多年,负责过几十款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再加上壹为汽车占比50%以上的研发人员,较为完整的研发链条,每年数千万的研发投入,经过2年的转型,总装生产车间于2023年投产,2024年进入量产。其中,融合屏、无人驾驶、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算法、车云平台部署、线控转向制动系统等10余项技术成为该企业的技术堡垒。
避开“价格战”
打出技术、市场、出海“三组拳”
研发是核心,底气有了,但企业发展路上还有不少“拦路虎”。据《中国专用汽车行业数据服务报告》,新能源市政环卫及专用作业渗透率约10%。不少车企将目光投向了发展前景广阔的专用车,传统汽车制造商、环卫设备制造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纷纷入局,结果就是产量增加、售价降低。王浚源列出一组数据,在2023年12月,一台新能源洗扫车的售价为76万,但是2025年9月,同款车的售价降到63万。
壹为汽车选择“卷”技术。一方面,通过底盘上装一体化研发和制造模式,将原来割裂的底盘与上装集成优化,实现合规合理的精简,“每辆环卫车的成本可降低10%。”王浚源解释。另一方面,积极研发新品。在“2025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氢能链博展”上,壹为汽车携全球首创的31吨人工增雨雪车、18吨光伏洗扫车等重磅新品惊艳亮相,被赞为极端天气的“应急专家”,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与客户。
与此同时,壹为汽车还在市场上做文章。
新能源环卫专用车采购政策依赖性强,壹为汽车积极拥抱市场,在政务客户之外,主动接洽民营单位,并推出“以租代售”的模式,解决客户资金短缺的痛点。此外,持续拓展环卫车的应用场景。举例来说,在专用底盘的基础上改装多款无人驾驶车辆,将其投放到大型养猪场,可以完成自动清扫收集猪粪和自动投食的工作。
随着国内市场内卷的白热化,壹为汽车提前布局海外,今年和匈牙利客户签订了压缩垃圾车的采购合同。“相对于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在海外是一片蓝海。”王浚源介绍,欧洲、中东、东南亚将是壹为汽车的主要目标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订单的利润相对更高,以壹为汽车某款中型环卫车举例,国内的售价不到人民币35万元,但海外售价5.79万美元,“算下来可以提高20%的溢价。”王浚源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